有些人往《自然》杂志投稿,有些人则等待着最新的《自然》杂志上门。
《自然》杂志是大明最悠久的也是受科学界普遍关注的,而且颇具国际性影响类的周刊类科学杂志。1865年创刊于南华,从此之后,就成为大明最权威的科学杂志。当然也是深受学者们欢迎的学术类杂志。
和往常一样,在最新的《自然》出版后,都会被送到皇宫。
而朱大皇帝正是通过翻阅这种综合科学类杂志,来掌握大明的科技水平。
作为一位“拔苗者”,朱大皇帝自己也曾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几篇论文,那些论文都是理论性,其目的是什么呢?无非就是为了引导,引发大明学者对某些领域的研究。
其实,尽管是一名工科生,可是朱大皇帝所擅长的领域并不多,即便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他也不会成为真正的大咖,许多知识也就是略知“皮毛”而已。
可也就是这些“皮毛”让大明的科技水平得到了整体的跃进,当然,更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什么?
是商城里的那些实物商品以及各种书籍,那些技术类的书籍才是大明真正崛起的本钱,而其中就有《自然》杂志。
只不过,在过去的十几年里,商城的《自然》杂志与外界的《自然》杂志内容,总会有一定的差别,其实,其它书籍大抵上也都是如此。
为什么会这样?
这个就是发展的必然,因为朱大皇帝总是在不断的把商城里的技术啦、商品实物引进入外界,这边的技术发展了,商城里的未来产品也发生了变化,那些技术书籍的内容,当然……也发生了变化。
而新技术再次引入,又进一步推动了现实技术发展。现在商城与外界之间的技术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间,就是这样互相促进,互相影响。
到现在大明的整体科技水平,到是什么样的水平?
这一点,即便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朱大皇帝自己都说不清楚。
为什么说不清楚?
因为这是一笔湖涂账。
拿船舶技术来说吧,整体水平差不多是1900年的水平,但是不少相关的子技术却停留在19世纪80年代水平。
但是飞艇技术却达到了1910+的水平,可飞艇却没有硬铝,也就是没有齐伯林,所谓的硬式飞艇,是木制的。这个水平是什么水平?
再就是机床技术,尽管早在1866年,南华的通用机床公司就根据实物彷制了斯潘塞机床,也就是单轴自动车床以及三轴自动车床,而且先彷制出多种铣床、刨车、磨床。但是其技术水平大概也就是1900+的技术水平。
以汽车工业为例,制造工具的发展也促进了制造方式本身的变化,从12个小时生产一台车到1个小时生产一台车,盛德十年第一款标准化汽车——千里马十年型轿车驶下流水线。这差不多是1908年的技术水平。
但汽车技术呢?
千里马十年型轿车的技术水平差不多是20年代的福特A型车的水平。可是专门打造的“宝马700”的技术水平,又达到了30年代中后期水平。
至于保密的飞机技术差不多……也就是1910年左右的水平。
为什么大明的科学技术水平会呈现出这样的参差不齐的发展水平?
说白了,这也和朱大皇帝的水平有着直接的联系,商城里的早期商品不过只是稍微领先世界几年而已,可是朱大皇帝却通过一已之力把某些产品给直接换代了,这又导致了商城产品更新换代。
然后呢?
它们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直接推升了技术的进步。也直接导致现在大明帝国的科技水平,既有不少停留在19世纪同期水平,也有不少已经领先世界近半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