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不其然,毅亲王府的门头极其气派,一道宽阔的朱漆大门左右是两条一眼看不到边的围墙,围墙之上古树名木越墙而出,正门口两座石狮子威武雄壮,这石狮子的大小、形状和装饰,那也是符合朝廷规矩的,同样体现了毅亲王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
再抬眼看去,门楣之上挂着一块高大的牌匾,牌匾上用极其端庄雍容的书法写着三个大字“毅王府”!
能给一个人的府邸牌匾提词,他的书法造诣还在其次,更重要的是这人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
而以毅亲王的身份地位,能在他的府邸前涂鸦的,恐怕不是当今皇帝就是先帝了。
在这块牌匾之下,萧文明当然也不敢造次,小心翼翼地敲开了大门,对门内之人说道:“在下苏州府临海县萧文明,前来拜见毅亲王爷。”
萧文明当然知道王府的规矩,一边说话一边从门缝里塞进去一坨银子……
之所以是“一坨”,那是因为萧文明带来的银元宝,在马尾驿被白炎教的邪火全都烧化了,重新凝固之后已经没了形状,就成了这一坨一坨的了。
并且这一坨银子因为受到了污染,所以成色也变得差了许多,非但不是银光灿灿的,反而这里黑了一块、那里红了一块,就好像是从垃圾堆里捡出来的破石头。
一看见这块成色极差的银子,王府的门卫心里就不高兴了。
说起来苏州府那也是天堂一般的地方,怎么拿出来的银两竟都是这样的货色,十有八九,是乡巴佬拿散碎银两私自融注的……
因此这看门人看着萧文明就多了几分鄙夷:“啊……临海县来的,咱家王爷听说在那里也的确认识几个人,就是不知可带着名帖,是怎样的官职?怎样的履历?”
名帖就是一个人的名片,进门递名帖表明自己的身份,是大齐朝官场的规矩之一。
萧文明也是在官场上混的人,名帖这种官僚主义物品,他怎么可能没有,当然也是做了一份的,只不过萧文明素来不喜欢这种装腔作势的做法,因此很少使用就是了。
但是这回进京城,那可不是在江南老家,该讲的规矩还是得讲的,东西也被他随身带了出来。
可偏巧不巧,萧文明想用名帖的时候,偏偏这份名帖也在马尾驿那场大火之中,也被烧成了灰……
萧文明正在解释,却听一旁的温伯明说道:“明天咱们出来得急,忘了带了,可否请这位先生稍等片刻,我临时写一份出来就是了。”
参见亲王这种重要的事情,居然还会忘记带名帖,果然是乡巴佬……
这看门人对萧文明的不屑又增加了几分。
不过毅亲王府的家风还算不错,从来严禁手下人狗仗人势,因此这开门人倒也十分客气,只说了句:“那诸位就随便了。”便又重新掩上了王府大门,不再搭理萧文明他们了。
这里是京城,什么东西没有——只要银子管够,就是皇帝所用的
御笔,宫里的太监都能给你偷出来,更何况是寻常的文房四宝了。
因此小半个时辰之后,重新出现在毅亲王府看门人面前的,是一张普通的而并不怎么名贵的黄封纸,而纸上则用一笔异常俊秀的蝇头小楷只写了三个字“萧文明”。
按照大齐朝的规矩,越是资历浅地位低的人,名帖就越是要写得详细;而反过来,越是资历深地位高的人,名帖反而显得简单。
就好像当朝宰相,谁不认识他?根本就不需要细细地介绍。
而萧文明只单单的写上自己的名字,就是因为他的地位实在是太低了,小小一个六品千户,在毅亲王的面前,恐怕芝麻还比他大一点。
所以说温伯明替萧文明写的名帖,也没有什么花里胡哨的称呼,只是简简单单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