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办?”皇帝把问题扔给了毅亲王。
毅亲王早就料到皇帝要征询自己的意见,因此在来皇宫的路上,他就已经在肚子里打好了腹稿:“皇上刚才说要保住朝廷的面子,老臣以为是至理之言。如今白炎教,已然掀不起什么大浪来了,查办同其有关的官员,也不过是为了保全朝廷的脸面。那么就应该顺势而为,先将这件事情压一压,免得有人在桑淳元之事上大做文章。并在同时派人彻查官场上同白炎教有瓜葛的官员,等这件事情风平浪静之后,再给他们来一个秋后算账!”
萧文明这一听这话就觉得不对了。
毅亲王说来说去,都没提董鸿儒一个字,怎么跟一开始商量好的不一样?
可是转念一想,他就释然了——毅亲王虽然没有直接提董鸿儒的事情,却留了个扣子,让朝廷查办白炎教的事情始终悬着,那迟到有一天是能够查到董鸿儒的身上。
并且按照董婉青的说法,董鸿儒经营这个白炎教,已经有十年的时间了,不可能一点蛛丝马迹都留不下来。
或许萧文明情急之下,一时半刻还查不出什么踪迹,但沉下心去耐心地查访,一定是会有结果的。
由此可见,毅亲王的建议提得十分老辣,就连皇帝也不住地点头:“皇叔这法子很好,既能稳定人心,又能保证除恶务尽,朕看照此实施不会有错的。”
皇帝又沉思了一下:“然而桑淳元死了就是死了,无论如何也挽回不过来了,总得有个说法,好歹给朝廷一个交代,给天下一个交代。”
说着,皇帝一指萧文明:“如何处置桑淳元,萧文明,你可有主意?”
萧文明当然是想保留住白炎教这条线索的,便回答道:“既然张淳元是因白炎教而死的,那么咱们就有话直说。就说他是畏罪自杀、自焚而死就行了,这样也好给其他的官员提个醒。”
萧文明口口声声说是有话直说,但其实也是打了折扣的——什么叫畏罪自杀,他根本就是被灭口的!而萧文明之所以没有说得这样直接,那是因为这样
一说,就显得白炎教神通广大,反而容易造成恐慌情绪。
然而萧文明这样的说法,依旧没人让皇帝满意。
他喃喃地说道:“因邪教之事而违罪自杀,还是未免耸人听闻。这样吧,‘畏罪自杀’这四个字可以留,但是因何而死却要斟酌一下。桑淳元的儿子不是奸杀他人吗?就说,是因为包庇纵容儿子,原想进京投案自首,却在半路畏罪自杀了。至于是怎样死的,那就先不去谈,反正人都已经死了嘛!死了就算了!”
这样说就太过避重就轻了。
张淳元是怎么个死法?掩盖回过去也就算了,居然连同白炎教之间的关系,也都撇清了,那将来是不是要黑不提、白不提的,难道就算糊弄过去了吗?
那萧文明这次匆匆忙忙跑到洛阳城来,除了让淳元本人被烧死之外,还有什么成果?
因此心中焦急的萧文明也顾不得什么君臣之间的大规矩了,挺身上前一步,拱手道:“皇上,桑淳元勾结白炎教这件事情,可不能这样轻易就了断了啊!总是还要……”
萧文明原本是要建议皇帝再继续往下追查,就算没法彻查,至少也要保持着追查的力度,就怕这股劲松下来,将来就再也紧张不起来了。
可没想到皇帝却会错了意,接着萧文明的话说到:“你的心思朕知道,你虽然只是个微末小吏,但替朝廷做了不少大事。倭寇、白炎教都败在你的手下,并且每年还替朝廷贡献三万两银子。这些作为,朝廷早该有所嘉奖了。如今又破获了桑淳元勾结白炎教一案,更是大功一件。之前朕也说过要论功欣赏的,奈何吏部、兵部为了商议你的功劳喋喋不休,争吵个没完。这回,朕就索性跳开这些衙门,直接下圣旨给你加官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