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说,江苏的富庶,是否能够总结出其中的规律和原因,并且推之于全国?
使得天下百姓,达情遂欲,先富后教,而王道备呢?
这种想法,对于来寻求救亡图存之道的权哲身而言,是非常有吸引力的。
可对孟松麓而言,心里肯定是十分矛盾的。他的老师,以及学派的一些人,搞得那个乡约乡贤村社的尝试,败的一塌糊涂。
以至于孟松麓的内心,其实已经有所动摇,觉得自己学派搞得这一套东西,好像大概真的走不通。
是自己这边走错路了。
不过他也算是君子了,道德还是有的,他倒是也不否认这些年改革带来的好处,否则他也不会向权哲身推荐这本野心勃勃的小册子了。
只是,权哲身固然在之后前往南通的途中,和孟松麓相谈甚欢、大受震撼。
但等到了南通之后,权哲身渐渐体会了一些孟松麓根本无法体会到的东西。
他们抵达南通的时候,从阜宁到南通的运河刚刚通航,大量的船只堆积在天生港。
孟松麓不无自豪地就随口说了句。
“自改革以来,昔日名不见经传的南通,如今繁华竟胜扬、淮。原本耕为主业、织为副业。而今许多家庭,已是织为主、耕为副。一月所织,数十人所穿。”
“赵兄看到这些船了吗?都是往来南通运布的。布换粮米,百姓多得其益。”
权哲身看着那些正在装布的船,并不能感受到孟松麓那种内心不自觉的自豪,反而苦叹道:“这些布,卖到我国,我国纺布之辈,尽皆失业,无以谋生。军布之税,良人又不能不缴。辛苦种出稻米,尽数全到了上国百姓口中,我国国人耕者竟不能食米,反倒是上国传来的种甘薯的手段行于全国。一亩田,半亩为稻纳米纳布、半亩甘薯自食为餐。”
“吾师言:本国之困,自兴公伐日开埠始。”
书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