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突发,猝不及防。
李世民权衡利弊,很快理清楚百官上书控诉赵牧的缘由。
一切的一切,皆为利益使然。
他作为帝国皇帝,与赵牧关系匪浅,比较了解赵牧的性格。
赵牧处理政务向来稳妥,罕有出现纰漏。此番纵然大动干戈,调任上百名官吏,也是为朝廷,为江山社稷着想。
百官控诉,口诛笔伐,表明赵牧损害他们的利益。
已经引起严重的影响,必须迅速果断处理。
恰好房玄龄,杜如晦,魏征,长孙无忌,几名内阁核心代表不同利益,他想听听众人的意见。
李道宗,李绩面不改色心不跳,洗耳恭听。
魏征,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面面相觑,神色各异,书房内顷刻间静可罗雀。
赵牧所作所为出乎几人预料,百官联合起来弹劾赵牧,更令几人震惊万分。
支持赵牧,意味着损害自身利益,控诉赵牧,既影响朝廷施政方针,也破坏皇上经营安东四郡的计划,更甚者,挑衅皇上威严。
少顷,魏征挺身而出,斩钉截铁说:陛下,若中书令没有私心,微臣支持派遣关中世家子弟。毕竟,中书令折子内写的清楚,郡县治,天下无不治。
郡县治理的好坏,关乎整个国家的前途命运。
朝廷设安西四郡,根基尚不稳固,加之四郡处于边陲,或者说尚未开化之地。
岑文本呈上来的折子中禀告,赵牧建议治理郡县时,以教化式治理,发行重典式治理和依法治理为主。
不论采取何种治理方式,唯有率先教化百姓,树立朝廷权威。
高句丽,百济,新罗与东北各地地域辽阔,的确需要众多能臣干吏,若能好心经营,数年内必有成效。加之各地形成村落,必能加快各地融合。
魏征滔滔不绝,毫不犹豫阐述自己的建议。
他诵读过赵牧折子,不敢说经世济国之良策吧,但也颇有见解。
何况赵牧不光提出建议,更遵照自己的建议执行。
至于百官上书控诉,无非赵牧损害他们利益。
不过,依他对赵牧的了解,赵牧对于世家的态度时,拉一批,稳一批,打一批,专门针对刺头。
房玄龄,杜如晦处境尴尬,几度欲言,最终尚未说出口。
毕竟,事情牵扯到二人。
李世民察觉书房安静,房杜二人没有吱声,询问说;玄成,你细说。
他心似明镜,山东世家肯定去拜访房玄龄,而关中世家去拜访杜如晦,不经意间二人处于风暴旋涡中。
魏征面色凝重,直言不讳说:陛下,东北之地势力错综复杂,微臣不清楚当地情况。中书令何意,微臣尚不清楚,故而没法细说。
折子中,赵牧仅说了个大概,他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不敢妄下定论。
陛下,微臣以为该中书令来解答。长孙无忌走到魏征身旁仗义执言。
思来想去,他猜不出赵牧何意。
长久来,赵牧和世家不对付,否则,早迎娶京兆韦家的女子,为何突然扶持关中世家?
再者,赵牧肯定清楚自己的决定带来的严重后果,为何依然上书推行呢。
闻之,房玄龄借坡下驴,作揖说:陛下,解铃还须系铃人。
他出身于清河房氏,家族和清河崔氏,范阳卢氏,勃海封氏等望族相互联姻。
当年,范阳卢氏落难,皇上借着赵牧抓住卢氏的把柄,雷霆之势拔除。
近来,山东各世家惨遭赵牧排除在外,各家在长安主事人,接二连三登门拜访,请求他主持公道。
他知道赵牧的良苦用心,却不知赵牧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