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处弼回过了头来,看到那位吓得手足无措的货郎,不禁有些不太好意思。
将那根扁担塞回了货郎手中,又随手搁下了两文铜钱道。“行了,这算是方才吓着你的赔偿。”
货郎呆愣愣地看着这帮子贵人又打马而去,抄起那根失而复得的扁担无可奈何地摇了摇头,继续他的货郎之旅。
看到李恪那张仍旧不太理解的表情,程处弼策马前行,冲他得意地挑了挑眉。
“贤弟你可还记得竹筒饭?”
李恪顿时想到了在骊山上品尝过的美味,忍不住咽了口唾沫星子道。
“我知道,那味道特别的好,而且还散发着一股特有的清香味道。
不过处弼兄,这不是我们的关注点好不好?”
程处弼没好气的道。
“你还好意思说我,我让你关注的是竹子,结果你关注点是在饭上,你可是锦衣玉食的王爷,不是饥寒交迫的可怜人好不好?”
“你想一想,这么粗的竹子,中间剖成两半,那就可以作为两个盛具。
至于筷子,直接拿竹子一削,就可以解决。”
“如此一来,不需要前来品尝美味的百姓们自带碗筷,又还能够有物廉价美的餐具。”
李恪听了此言,不得不服气地朝着程处弼翘起了大拇指。
“还是处弼兄你的脑子灵活,居然这样的办法都能够想得出来。”
“一根丈许长的竹子,足够做几百上千副筷子,也可以做出几十个竹筒碗。
小弟觉得只需要三五千根竹子,就算是来上两三万人,也可以解决问题。”
#####
李泰正在魏王府旁边的一处院落里,坐在一间布满书籍典卷的屋子之中。
他的两旁,则是几位大名鼎鼎的大唐饱学之士、博学鸿儒。
此刻,这些年纪至少四十出头,甚至是须发皆白的七十老翁,都就《括地志》的一些问题向李泰禀报。
而李泰虽然其他方面不咋样,但是至少在文学这一块,还是很有造诣。
虚心地听着这些学者的禀报,时不时提出自己的疑问,并且对这些学者的工作表达了欣赏和支持。
“……这《括地志》编撰至今,已然也有些日子了,幸赖诸位的鼎力相助。”
“诸位先生之功,小王定然不忘,有劳诸位先生继续,争取早日将《括地志》编撰成书……”
鼓励安抚了这些学者一番之后,李泰在萧德言的陪同之下离开了屋子,二人并肩前行。
面对着这位年近七旬的长者,李泰的态度十分地恭敬,自己奉父皇之命,主持《括地志》的编撰。
那不过是名义上的,而实际操作中,则是以这位博学广闻的萧老先生为主。
萧德言陪着他朝着院落外行去,李泰不失时机地询问一些学术上的问题。
对于这位态度恭敬,且又尊师重道的魏王李泰,萧德言自然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等到二人才刚来到了前院,就看到了魏王府管家李公公快步而来。
李公公看到了萧德言就在一旁,按捺住了禀报坏消息的念头。
倒是他这副欲言又止的模样,萧德言识趣地停下了脚步与李泰告辞。
等到萧德言离开一段距离之后,李公公这才将那份手诏递过去。
“殿下,这是陛下的手诏……”
李泰不禁面带疑惑地接过之后摊开,只扫了两眼,就感觉到自己的脑子一嗡,整个人都快要气炸了。
“岂有此理,当本王是什么,当本王的《长安文集》是《长安旬报》那样的破烂不成?”
看到李泰那张圆滚滚的胖脸上,再一次浮现起了怒意,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