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也没有停下,生产、惊吓、恐惧、失血、伤口炎症、缝合线排异等等情况综合在一起,她不出意料的发烧了。
不过问题不大,前边已经说过,对于从未遭受抗生素荼毒的古人来说,大蒜素就是神药。
在配合上孙思邈开的药,她的炎症和体温都得到了有效控制,就是这几天身体比较难受就是了。
……
就在这个时候新一期望月谈发表,一船船书籍顺着渭河驶向各大沿河城镇,被翘首以盼的读者哄抢一空。
这一期新增了两个板块,比之前的还要厚实一些。
新增的板块一个叫格物,这一期讲了彩虹的原理,并指出瀑布旁边也会有彩虹,冬天把冰块做成三菱镜也能折射出光谱。
陈景恪也没指望多少人相信,他刊载这个原理也不是为了搞什么科普,而是筛选。
那么多人看到这篇文章,总会有人相信的。每一期都发一篇,慢慢的就能把对理科感兴趣的人才筛选出来。
过上一段时间他会开启征文,从这些征文里筛选真正的理科人才,把他们招募到紫霄观,好搭建理科研究平台。
新增的第二个板块是医学板块,这一期刊登的是孙思邈写的一篇纯理论性文章。
这篇文章讲的并非新医学,而是古医学。
前面已经说过,中国地域广阔信息交流不畅,中医始终没有一套统一的理论基础。
每个地方的医生都有一套属于自己的理论标准,同一个病不同地区的医生来看,就可能有两种不同的治疗方法。
新中国建立后,在国家领导人的批示下,集合了许多专家完成了医理的统合,就是阴阳五行辨证思想体系。
陈景恪把这套体系的框架告诉了孙思邈,他结合自己对医术的了解,对整个古中医体系进行了统合。
之所以没有直接上新医术,而是搞古中医统合,有两层考虑。
第一层考虑是怕步子迈得太大,反而让医生不知道该如何看病。
第二层考虑是,古中医自有其优秀之处,应该做的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而不是直接全盘否定。
统合古中医体系并没有那么容易,首先就是要让人信服,大家都不信你提出的理论,那说什么都是多余的。
其次要能把自己的理论推广出去,让全国的医生都看到。
这两者缺一不可,而孙思邈同时具备这两个能力。所以在此时的大唐,除了他没有第二个人能做到。
------题外话------
感谢书寻书乐、书友20201012215603765的打赏。
之前一章是三千字,两更六千。
这几天颈椎病有些严重,每天都要去医院做按摩针灸,码字时间被压缩。
所以改成一章两千字,每天保底两更。
等做完这一个疗程,时间富裕了就调整回来。
给大家带来了不便实在很抱歉。
但身体实在没办法,还望大家多多包涵。
拜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