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翁应清的《论分封》,这些文章确实能起到很大的作用,促使一部分人站出来反分封。
可有了它,这些反对的文章反而起到了反作用,让读者产生了海外分封是长久之道的想法。
翁应清成功收获了巨大的声望,一跃成为反世封的领头羊之一,身边也凝聚了一批清流。
每隔一两天,他就会借着文会的幌子把大家叫到一起。除了联合上书反世封,还顺便畅谈一下人生理想抱负,展望一下未来之类的。
可谓是意气风发。
但慢慢的越来越多的人反应过来,海外分封是好是坏还未可知,没有必要冒无谓的风险。
世封刺史不可行,海外分封也同样不可行。
于是,反世封刺史阵营内部反而先产生了矛盾,一部分反世封但支持海外分封,翁应清就是这一派的核心成员之一。
一部分既反世封,也反分封。宁愿保持原状什么都不做,也不能冒险。
不过还好,因为有世封刺史这件头等大事当前,双方都很克制,只是相互争辩没有决裂。
在反世封刺史上,他们依然是盟友。
这会儿已经是年底,各封疆大吏、地方官能回京的都会回来过年,顺便参加一年一度的大朝会。
之前他们在外地只能通过奏折表达自己的意见,现在回到京城,本人直接参与进来,造成的声势更大。
终于在十二月十五日这天中朝会上,他们联手上奏劝谏皇帝放弃世封刺史。
为了防止内部不和谐,翁应清等人暂时放弃了分封海外的提议,先集中力量把世封刺史之事解决了再说。
面对声势浩大的反对派,勋贵们面如土色不敢置一言,李世民气的当场罢朝。
但罢朝并不能改变大家的决心,反而更加坚定了众人的意志,此事决不能妥协。
每天都有数不清的奏折送入宫中,基本全是劝谏的。
时间不知不觉流逝,很快就临近冬至日,一年一度的大朝会即将到来。
国人自古以来都有个习惯,在年前把能解决的事情都解决了,不要留到来年。
当前大唐最大的事情就是世封刺史,不光李世民趁机准备收尾,群臣也不想把这件事情拖到明年,准备在冬至日前解决掉此事。
十二月二十日早朝时间,当群臣再次上奏要求停止世封刺史的时候,李世民终于作出了退步。
但不等群臣高兴,他马上又提出了一个条件:世封刺史可以停,但必须要实行分封,哪怕把勋贵们封到海外也无所谓。
而勋贵们也不再和之前那样惧怕被封到海外,稍作拒绝之后就同意了下来。
这下反世封阵营原地决裂,翁应清等人以为是他们的呼吁起了作用,自然是举双手赞同。
反世封又反分封那一派越想越不对劲儿,连忙跳出来反对。
然而这个时候宗室一系也背叛了,原因并不复杂,海外分封大概率有他们一份儿。
谁都不想在国内被当成猪养,海外虽然艰苦可那也是独属于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儿,傻子才不要。
局势可谓是一变再变,反分封派转眼间就成了少数派。
在皇帝、勋贵、宗室、和分封派一致同意的情况下,当场就通过了分封决议,速度之快让人瞠目结舌。
反分封派连插话的机会都没有。
退朝后消息传到民间,百姓们对待此事的看法和官吏是截然不同的。
这个年代交流不畅,百姓们获得消息的渠道非常狭窄,此时民间还处在望月谈营造的信息茧房里。
认为世封不好,分封海外比较好。
所以当听说朝廷通过议案,取消世封改为分封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