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就做成了,剩下的就是细微处调整。
比如,如何让擒纵器匀速转动,如何确定转速的快慢……这些都需要时间慢慢的摸索。
本来陈景恪以为这一点会很难,还要搞个变速齿轮结构什么的,然后被一个叫赵友昌的学生用两根钉子给解决了。
具体来说就是在擒纵器的传动杆两侧各钉一根钉子,不论受力有多大,传动杆摆动的幅度都没办法超过两根钉子的约束。
陈景恪看的也是傻眼不已,然后就开始自我检讨,自己还是受前世的影响情不自禁把问题复杂化了。
受到赵友昌的启发,大家似乎都觉醒了一般,提出了种种办法。
然后就有人发现摆锤的长短可以影响转速的快慢,经过一连串的实验之后,终于找到了一秒钟跳动一次的准确频率。
这其中陈景恪的手表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毕竟是从零开始,谁都没办法准确知道一秒钟该有多长。
如果纯靠人工去测量,需要的时间会很长,而且误差也会非常大。
前世最早的钟表,一天的误差能保证在十五分钟以内就算是精品了。
后来随着一代又一代人研究总结,才把机械表的误差固定在每天一分钟以内。
现在有了他的手表作为参照物,可以更加直观的测量出秒针跳动是快还是慢。
不但节省了摸索的时间,还直接把钟表的误差缩减到了最少。
当然,想把误差缩小到每天不超过一分钟,就不是单纯的结构能做到的了,做工也同样重要。
对于他的手表,众人自然都表示了惊奇,但被他用一句家族长辈所造只有这一个给打发了。
众人见此也不敢再多追问什么。
李泰倒是很平静,他可是见过运动手环的,现在又多个手表也没什么好奇怪的。
现在就剩下最后一个难题了,如何解决时分秒三根针的转速不同问题,这个幅度调节不好一些都是白搭。
不过还好,李泰亲自带领的小组,在陈景恪的提示下制作出了差速调解齿轮。
三个不同大小的齿轮组合在一起,非常简单粗暴的结构,但却非常完美的解决的这个问题。
把所有的零部件都组装好,钟表‘嗒嗒嗒’的跳动起来。
“哦!
!”所有人都齐声欢呼。
“哈哈……造出来,我们造出来了。”
外院总共就这么大,发生点什么事儿大家很快就都知道了。陈景恪正带领格物班制造一个计时工具,这事儿大家也都知道。
听到他们发出的欢呼声就知道成功了。
心中也不禁感叹,果然不愧是陈真人啊,就是聪明。
然后就该干嘛干嘛去了。
陈景恪也很开心,其中有造出钟表的因素,更多的是通过这次行动激发了大家的兴趣爱好,并且建立了一套暂时看起来还算可行的科研流程。
只要这些东西制定好了,就算没有他的指点,大家也能源源不断的创造出更多的好东西。
钟表虽然早好了,工作却并未就此结束。
接下来还要对钟表进行细微的调整,确保它能运转更长时间不出问题,还要尽可能的降低误差。
最重要的是统计测量各种参数。
比如限制擒纵器传动杆摆幅的两根钉子应该钉在哪,控制时分秒三根针的齿轮比例是多少,摆锤的长短对转速的影响比例等等。
只有确定了各种参数,才能统一批量生产钟表。其他工匠才能活学活用,生产出更多样式的产品。
为了防止钟表本身制作工艺影响参数准确性,他们又打造了几个同时测量,用了半个月的时间最终确定了一个较为准确的数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