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挥位上。
李想站上去后,一股大家风范俨然而生。
众人直勾勾的盯着李想,充满了期待。
李想手握指挥棒,微微点头示意。
整支乐队宛如即将出征的军队,正在等待三军主帅的号令!
李想指挥棒舞动间。
华英龙的唢呐好似先锋官一般,得到号令应声而响!
高亢嘹亮的唢呐声回荡在排练大厅内经久不散!
磅礴的气势铺面而来!
众人眼前一亮!
紧接着,随着李想的指挥!
琵琶、二胡等民乐也相继加入了进来!
混战打响!
乐队指挥倾毕生精力追求完美的演奏技巧,有些指挥在步入指挥家行列之前,正是以乐器演奏开展自己的音乐生涯,有的甚至能出色的演奏多种乐器。
无论其出身如何,一旦作为指挥,就必须熟悉总谱以及所有乐器分谱,以便向全体团员做出明晰精确并使其信服的提示。
他还必须对作品细节与整体结构交待得一清二楚,引导团员采用最恰当的方式来演出这部作品。
指挥大师们对乐团的驾驭有绝对权威。
有些人甚至采用某种近乎恐怖的手段;有些人则是靠魅力与说服力。
而一些著名的大师则是自身建立起一种令人肃然尊崇的敬畏,以其无匹的专业素养及对作品的深刻洞察力来感染团员。
此刻!
李想虽然年轻,却用实际行动彻底征服了一众民乐大师!
众人与何建国合作了一个多月,双方密切配合,更是习惯了他的指挥风格,李想的指挥虽然在小处还略微显得稚嫩,却也有一股大家的风范!
华英龙心中暗道:“不愧是我看好的民乐未来啊!”
要知道指挥不可能都是一个模子压出来的。
有些指挥,如塞尔对待乐师十分粗暴,拿架作势,蛮不讲理。
有的如伯恩斯坦感情外露,作品一有起伏,便歇斯底里做出夸张的手势。
有的很奇怪,像伯恩斯坦的一位老师莱纳就只用指挥棒做出极细微的动作,以至背对的观众怀疑他已老僧入定。
有的指挥离不开指挥棒,有的却从来不用。
有的嗜谱如命,有的全凭记忆。
许多人以眼神传达旨意,卡拉扬指挥时却永远双目紧闭。
而李想永远在指挥中,显得是那么从容不迫,宛如一根定海神针一般,让众人心安!
随着《小刀会序曲》进行到高潮时。
越来越多的民乐大师反应了过来!
李想这人虽然跟何建国的指挥水平还是有着一定差距,但是架不住这首曲子就是人家创作的,他对这首曲子吃透的程度,就算是在场众人也望尘莫及!
指挥的任务在于透过团员把抽象的音符转化为具体乐音。
这就不光是操作指挥棒或手势好坏问题。
指挥常会告诉别人:用指挥棒打拍子的基本技巧很容易学会,但交流概念的能力却是难上加难。
就像调油彩一般,指挥必须能控制每声部的音色、音量,使整体声音达到平衡。
有的指挥,如朱里尼下意识地强调低音乐器,诸如大提琴、低音大提琴及巴松管,于是它们的音色深沉厚重。
有的指挥要求尽可能的透明,还有的则创造出类似管风琴的共鸣厚度。
速度无疑是相当重要的,还有一个重点就是预备拍:指挥在起拍的关键时刻所酝酿的气氛可使各声部准确且整齐的切入,使演奏员的情绪可一鼓作气地宣泄而出。
一个看似可以一笔带过、实则会导致强烈决定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