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李元吉的提醒,也只是敲敲打打,而这回他直击太子之位,乃至性命,事态无比严重。
“漏船又遇打头风”,李世民在虎牢关大破窦建德和王世充。这一次的大胜,再加上从前的功绩,他可谓建立了“不世功勋”,被封为“天策上将”,已封无可封,赏无可赏。
李世民的权力已然非常大,秦王府内可以安置追随自己的文臣武将。渐渐随着李世民队伍的壮大,用“小朝廷”来形容秦王府可真的不为过。
虽然太子与秦王势均力敌的局面有所改变,而太子仍然是名正言顺继承大统,而秦王只是威望极高,拥护者甚多。
李世民认为自己离太子之位只有一步之遥。即便可以再加封,不能登上最高的位置,始终是个臣子。让帝王猜忌,令太子有强烈的危机感,直至有性命之忧。
李建成集团对秦王府内的思潮,已经嗅到了味道。
对于李建成来说,李建成产生危机感也是应该的。
面对此种情况,李政航遂向李建成建议,建立更多的军功以提升自身的威望,利用太子的身份率先打击秦王。
太子自然丝毫不会示弱,还真的是天助李建成,李元吉的机会也终于来了,曾被李世民战败的刘黑闼借助突厥的力量再次起兵。李建成和李元吉在与刘黑闼的残酷战争中取得节节胜利,终将穷途末路的刘黑闼生擒。不仅如此,李建成还广泛结交山东英豪。
此番种种成功地弹压了秦王府的势力,最重要的是李渊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决定:建成亦能横刀立马、征战沙场,而且为人仁义宽厚,处世温和,是太子的不二人选!
李建成的太子之路再次趋于平坦。
此次战役,尽管李建成建立了不凡的军功,高骏铭仍然有倒向李世民之意,因为他知晓李建成在此战中损失惨重。
交战之际,到底换不换掉主帅,李渊也是犹豫再三。高骏铭决定不如先卖个人情给秦王,遂派心腹封得瑞亲自将此事密告给了李世民。
李世民闻听此消息,当即露出几分焦灼神色来。封得瑞深知不可逗留太久,简洁禀明便躬身离去。李世民终究是经事颇多,愈发沉稳持重,片刻不安,心立即沉了下来。他命所有人退下,任由自己沉浸在孤独的黑暗里。
微红的烛光显然照不亮他眼前的世界,反而以事不关己的姿态,嘲弄着人间的分崩离析。
李世民眼含愠怒的泪光,痛心不已:“父皇,为何如此偏袒建成!”
沙场上的命悬一线,再显赫的军功,对于他实现大业的帮助甚微,宁愿严重折损兵马也要给李建成立下战功的机会,不让秦王参战。这便是李世民此时的境地,他的心跟着几乎坠到了谷底。有凉风透过窗棂猛烈吹进,周身冷津津的冰凉,李世民端坐于藤椅,眼神仿佛铅水凝滞。
裴文静的死一直是他心头一痛,在这样孤寂难眠的夜晚,这样静若深水的殿内,当年裴文静之死的前前后后再次浮现在他的脑海。
裴文静在李氏家族起兵之时功劳甚大,父皇想借助突厥的实力增强自己的力量。裴文静与突厥关系密切,理所当然地充当了沟通信使,自然了解诸多内幕以及父皇或多或少不堪的过往,知道太多的人总是命不长。父皇虽没有表现出坚决处死裴文静,却丝毫不顾念往日情分,连自己试探性的求情也全然不顾。
他是坚决要处死裴文静的,只是在等待时机!免得裴文静有朝一日口风不紧,岂不是大大有损父皇的颜面,原来堂堂大唐的皇帝曾经是如此苟且。父皇若想留住他一条命,他绝不会不明不白就死去。
李世民越想心中越清晰,父皇为保存颜面,销掉自己身边一员大将。曾经怀疑是大哥所为,原来父皇也有份儿。他察觉到裴文静的死只是刚刚开始,也是一个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