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价值倍数的估值,公式就是EV/EBITDA,这是国外普遍流行的估值方法。
EV是公司价值,EnterpriseValue。
EV=市值+(总负债-总现金)=市值+净负债。
上述公式相当于就比市值多一个净负债出来。
我们打开股票软件,用公司的股票单价乘以总股本,得出公司市值,然后打开公司年末资产负债表,找出“货币资金”和“负债合计”这两个科目,加加减减就可以算出EV。
在此上雪建议大家看到这里别什么都不做,现在就去找家你感兴趣的公司算一算EV,算出来以后用这个数除以EBITDA。
EBITDA为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
EBITDA=营业利润+折旧费用+摊销费用。
营业利润=毛利润-销售费用-管理费用。
先不要跟上雪说:“啊!这真是太难了!完全不会啊!”
拜托!大哥大姐们!你们现在打开了利润表么?利润表里直接给你算好了营业利润,折旧摊销用关键词搜搜《审计报告》附注,搜到了对着做加减法,小学生都会的加减法,你算算EBITDA就出来了。
为什么要算这个?
EBITDA又是什么?
EBITDA的英文全称是EarningsBeforeInterest,Taxes,Depreciation,andAmortization,也就是公司在扣除了支付出去的利息,税,折旧和摊销之前的利润。
在中国,给企业估值看的更多的是净利润,但在跨国并购中,EBITDA经常用。
当时上雪亲历的一个跨国并购项目,中国上市公司老板一定要外国公司用净利润计算估值,但外国人死活不干,坚持用EBITDA,双方争来争去害我邮件都发了十几封,最后妥协的是既不用EBITDA,也不用NetProfit,而是用EBIT,也就是折旧和摊销不让加回去。
不管怎样,我们要理解为什么外国人不喜欢用净利润而是一定要把那些七七八八的税啊,摊销折旧啊加回去。
原因是:
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税率和银行借贷成本不一样,比如美国每个州的州税都不同,企业所得税也不同,如果不扣除这些变量就去给企业估值,不合适。
比如两家公司每年都赚1000万,但A公司所在地的税率为10%,而B公司所在地的税率为20%,那么B公司最后的净利润自然就比A公司少,但这并不表明B公司赚钱能力比A,只不过是“生错了地方”没办法。
同理利率也是一样,公式里的interest是指银行的借贷利率,每个银行每个月借贷利率都不同,而折旧摊销这些属于每年的固定成本,公司无论赚多少钱这些成本都要扣除。
老外的逻辑是,不应该用这些公司没办法改变的事情去给公司估值,要估值,就要专注于那些公司可以改变的事情。
EBITDA这个公式CFA考试必考,当时还有学妹跑来找我说自己老记不住公式怎么办,她不是忘了加税,忘了利息,或者就是忘了折旧摊销,我当时对她说:“你每次加的时候,就想想有什么科目是当年公司不能改变的成本,只要是不能改变的,全部加回去就对了!”
学妹恍然大悟,后来就再也没做错过。
我们做题不能死记硬背,一定要理解其中的逻辑,正如同我们得问自己,明明都已经有市盈率作为投资标尺了,干嘛还要无缘无故再学一个企业估值倍数?
学它的意义是什么?
它到底比市盈率PE强在哪里?
首先,企业估值倍数强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