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姓城段及吉林乌拉段水战中有不错表现的黑龙江水师却在稍后被全面裁撤了,黑龙江水师的全部舰船随后分归了永宁寺、玄城卫、阿尔巴津、齐齐哈尔、兀也吾卫、三姓为主基地的6支内河船队,以承担日渐繁重的分区水运任务。
甚至原本黑龙江水师中的大部分武装型淮戊船也被重新改造为了更多运载量的运输型江帆两用船,只有阿尔巴津方向及兀也吾卫方向还拥有少量纯粹的战斗舰,以应对可能出现的危机----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民用需要,黑龙江-松花江上的船场却是由原先的江口、玄城卫2处增加到了4处(新增了精奇里江、兀也吾卫两处)。
此外,勇士营第三战兵营及下属6个团的番号继续保留着,只不过就是原本第十二、十三、十四战兵团与第一、二十三、二十四预备战兵团一样,名字中增加了预备两个字,配属兵力也从每团1250人,缩减到了每团720人----各团实际兵力其实只有600人上下----短时间内不惧有继续南下进攻满清在辽东的核心统治区的能力。
一直不知道祥福瑞号实际已经放弃南下计划,正奉命将更多的精力用于沿黑龙江西进及细化对现有控制区掌握的清廷,为了应对辽东方向愈演愈烈的危机,也根据辽东的现状就盛京周边的防务做出了一番调整。
这不,在接纳了吉林乌拉撤回的兵马后,清军在辽东尚且拥有8000人的作战部队,这些作战部队中的大部分(约计4000人)布置在盛京沈阳,辽阳、海州、盖州各有500人,兴京赫图阿拉布置有800人,广宁布置有700兵,剩下的1000人放置在镇夷堡(昌图)、铁岭卫之间----宁远城内近千人的驻军并不由盛京指挥,而是由山海关方向实施管辖,但必要是也是可以立刻投入辽东战场的。
当然,这8000兵绝不是清廷在辽东的全部兵力,如果涸泽而渔的话,清廷至少还能再征召4~5000名士兵,但这4~5000人肯定是老的老、小的小了。
另外,清廷还能向科尔沁蒙古各旗申请1~2万名骑兵助阵,因此,一定程度上来说,关外清军的实力依旧可观,也正是如此,才能压迫锦州一线的吴三桂部不敢轻易动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