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华居 > 历史军事 > 曹操喊我去盗墓 > 第三百零四章 尸解仙(4000)

第三百零四章 尸解仙(4000)(1 / 4)

不用于吉提醒,吴良也已经看到了对面悬崖上的震撼画面。

只见那除了飞鸟,几乎不可能有活物活动的直上直下的崖壁之上,竟存放着……吴良目测最起码也得有上百具长方形的木质棺材。

这些棺材悬空摆放在悬崖上,一侧与岩壁紧密贴在一起,下部则有两到三根一端插入岩壁中的圆木进行支撑,看起来结构非常简易,一副摇摇欲坠的样子。

但通过棺材上那些已经眼中老化与腐朽的木质可以看出,这些棺材已经存在了许多年,比想象中的要稳固的多。

这些都是悬棺!

据吴良所知,后世考古界也发现了许多处悬棺墓葬群,其中最早的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这些墓葬群大多处于南方,不过也有一部分发现于北方,可谓分布十分广泛。

至于于吉这种所谓“地仙之宅”的说法。

考古界发现的最早的文献记载乃是在南北朝时期,时人顾野王在看到武夷山的悬棺墓葬群时写道:“地仙之宅,半崖有悬棺数千。”

故而后世考古界才有了“地仙之宅”的说法,特指悬棺。

也是因此,这个词从于吉口中说出来,倒是令吴良心中有些惊奇。

顾野王是魏晋之后的南北朝人士,距离如今的东汉末年至少也是三百多年之后的人,后世考古界公认“地仙之宅”这种说法乃是顾野王首创,但却被于吉在几乎相同的场景之中说了出来……

那么这是不是说,关于悬棺这“地仙之宅”的说法其实早就已经存在,只不过后世并没有发现更早的相关文献而已。

至于这些悬棺,吴良倒没有太过惊讶。

后世便发现了不少春秋战国时期的悬棺墓葬群,而鲁班乃是春秋末战国初的人物,在他的陵墓处出现悬棺群,倒也并不算跳出了吴良的考古认知,总归还是在比较容易接受的范围之内。

不过他倒觉得有必要重新考究一下春秋战国时期的墓葬习俗。

虽说天朝从古到今都以土葬作为主流的墓葬形式,但悬棺墓葬群在天朝南北也都有发现,而且春秋战国时期的也是不少,这就很值得深究。

而且悬棺葬受地形与古时的科技影响,尤其是春秋战国时期,工程量一定不小,耗费的人力物力亦是可以预见,绝非普通的土葬能够比拟,也不是一般的平民百姓造的起的,可后世却发现了许多处修建于春秋战国时期的悬棺墓葬群。

这是不是可以从侧面推断。

悬棺葬也曾在春秋战国时期风靡过一段时间,而且是比较受贵族欢迎的那种欢迎,只不过受到人力物力的限制,才没有普及下去?

带着这样的想法,吴良并没有将自己知道的情况说出来,而是扭头看向于吉追问道:“老先生,这地仙之宅究竟是何意?”

“公子请看这些棺材,它们高高悬于峭壁之上,公子以为是谁将这些动辄数百斤的棺材搬上去的?”

于吉笑了笑,不答反问道。

“……”

吴良佯装不知,摇了摇头。

后世要做到这种事简直不要太简单,不过若是放到春秋战国时期,又或是如今的东汉末年,还是十分困难的,因为这个时间段,考古界发现的文献中还并未找到与绞车、滑轮相关的提举技术。

事实上,吴良在东汉末年待了这么长时间,也并未在生活中见到与这类技术有关联的事物。

当然,并不是说没有这种技术,这种悬棺葬就没有办法进行了。

如果动用的人数够多,仅凭绳索与蛮力,吴良觉得应该也是有机会完成悬棺葬的,只是稳定性与危险系数恐怕要高出不少,一不小心非但劳工会丧命,墓主人也要随棺材一同落下百丈深渊,如果下面是这样一条河,棺材与尸首

最新小说: 开局被女帝流放,我举兵造反你哭啥 神话版隋唐演义 父皇,朕杀回来了! 质子无敌 太监皇子 洞房花烛夜,娘子奔向白月光 开局被诛十族,我在朱棣头上作死 无敌傻太子 大夏钦天监 她藏起孕肚,偏执霍少找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