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中的军队只是败退,而不是溃逃,已经是他多年带兵,能力优秀的体现了。
非战之罪。
火药这东西,在冷兵器时代就是个挂。
而军队这东西,看起来人多势众,可一旦死伤超过三成,剩下的人就基本上没有再战的勇气了。
甚至有些朝代还有规定,军队死伤超过三成而不溃散者,纵败也不究其责。
现在魏越之战中,东越军队在司徒钟的带领下,纵然是一退再退,也没有传出过溃逃的消息。
可见司徒钟还是有能力的。
而且司徒钟的退让,也不是完全因为北魏的猛攻。
他也有自己的打算。
只是他万万没想到,他的计划还没开始,远在京城的君王就想把他的给换了。
司徒景站在朝堂之上,没有开口为叔父司徒钟求情。
因为他暗中观察着龙椅上那个人的神色。
心中早已经明白陛下的小心思。
朝堂之上的争端表面上是臣子之间的辩驳,是派系之间的交锋。
实际上,他们这位陛下才是推动一切的黑手。
叔父战败是不争的事实,不管他们这边的人如何为叔父说话。
那些人只要揪住叔父战败这一个点就够了。
他相信,叔父一定还有后手,断不会一直任由魏军持续向前推进。
只可惜,就算他把这件事情说出来,也未必能博得大家的信任,打消陛下的念头。
有些人,不撞南墙是不会回头的。
还有些人,就算撞了南墙都不会回头。
他又何必跳出去,招人厌烦呢。
双方争执不下,最后只能找陛下主持公道。
可陛下打从一开始就有了自己的主意,最后的结果不用想也知道是什么。
有辩论上头的朝臣,见局面僵持不下,想要他站出来说话。
他瞧着那臣子的眼色,稍微摇了摇头,一动不动。
司徒家一派瞧见司徒景那副模样,也逐渐偃旗息鼓。
最后朝堂之上只剩下一片换将的声音。
果然,当朝堂最后形成这种局面之后。
他亲爱的陛下露出了明媚的笑容。
眉眼弯弯,是藏不住的喜悦。
大手一挥,就下旨换将。
朱熙泰目的达成,心满意足地回到后宫。
司徒景回家之后,没有干别的,先给叔父司徒钟修书一封。
将京城发生的事情,全部写在信里,一五一十地告知于他。
免得叔父之后被陛下的旨意打个措手不及。
司徒景知道,陛下忌惮他们这些世家不是一天两天了。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圣贤书里面是这么写的。
可放到实际生活中,又有几个人,真的能引颈受戮呢?
反正他司徒景是不愿意的。
陛下选择的这个人,之前也在叔父手下呆过。
照叔父所言,有几分才智,但还需磨炼。
只是叔父的磨炼,可能在陛下眼中,就不是磨炼了。
而是戒备,是排挤。
那就让他看看,也让满朝文武看看,陛下的眼光到底怎么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