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专业的参帮一进山就好几个月不同,枣屯这个业余参帮,每次放山也就半个月左右,之后不管有没有收获,就都要出山了。
所以进山后,参把头的第一件事,就是抓紧时间观察山势云雾、阴阳坡向和草木的生长状况,来确定这次要在哪片林子找人参。
小溪他们则一切行动听指挥,全程在放山队伍后面,默默跟随。
山里的地方,看着都很近,但走走就是一天。
所以进山的第一天,基本都在赶路,也就是到了傍晚时分,整支队伍才差不多赶到选中的目标林区。
之后就在参把头的带领下,枣屯的那些人便开始选位置,在窝风向阳的山坳里用树枝搭窝棚。
这个也有讲究,叫“压仓子”,还得搭个“老爷府”,供奉山神爷老把头,保佑这次放山顺利,能寻到大货。
而小溪这边的队伍,因为只是跟队几天,且主要以学习观摩为主,所以参把头对他们的要求也不严,只要不做忌讳的事就行。
一直等到第二天上午,放山队伍才开始正式压山寻棒槌。
枣屯的那11人,每人相隔一丈左右排开,参把头大喊一声“起棍”,他们就一齐在林子里往前走,边走边用索宝棍拨开草叶,四下寻找人参。
而小溪他们则依旧跟在后面,也在草丛里面扒拉。
当然,前面那11人都已经仔细扒过一遍了,自然不会有什么漏网之鱼,所以五小只跟着扒了一上午草丛,啥都没扒到,而前面那11人也一样。
这种事也很正常,人参要那么好寻,也就不叫人参了。
不过等到下午,前面的11人里,也终于有人喊出了‘棒槌’,只是一通喊山过后,人参因为年份太浅也就没采,所以这放山的头一天,一无所获。
之后又是两天,情况都差不多,并没有看见什么能起的大货。
一直等到第四天下午,正当小溪觉得,是不是自己这支队伍不太讲究规矩,所以拖了放山队伍的后腿时,压山的队伍里终于传出一个激动到颤抖的声音。
“棒槌!”
“什么货?”
“大山货!”
“几品叶?”
“六品叶!”
“快当!快当!”
一通喊山过后,众人都眼巴巴的围了过去。
只见一棵茎杆粗壮,高约一尺半左右的人参,正顶着红艳艳的参籽立在那里。
野山参生长缓慢,像这种六品叶又长这么高的,拿大货的概率还是很高的,所以就连参把头也是满脸喜色。
一番搭横梁操作后,参把头拿出了鹿骨签子,一点一点的开始慢慢拨土起货。
起山参是个细致活,极费功夫,万一弄破了参皮,跑了浆气就不值钱了,所以这活计只有经验丰富的参把头能胜任。
而其他人则在一旁伺候着左右,帮参把头擦擦汗、递递水什么的。
有时围观的人多,参把头宁愿叫这些人去一旁休息,也不让他们乱伸手、瞎帮忙。
小溪他们则识相的在一旁屏气凝神,差不多等了将近两个时辰,这棵大山参才终于被挖出来,按参把头的经验看,很可能有百年左右。
随后这棵稀罕货,便被参把头小心翼翼的用苔藓给包了起来,众人连细看都没来得及,更不要说上手摸一摸了,也是有点可惜。
不过这会儿,天也差不多要黑了,于是砍好兆头后,众人便兴高采烈的回到了山坳的窝棚那里。
吃完晚饭,参把头喜气洋洋的当众发话,说明天就回。
这,也是一个规矩。
因为六品叶是大货,是放山的顶点,所以哪怕进山第一天抬到六品叶,也得打道回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