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喜在和三哥见了一面之后,被赵构紧急召回。
赵构要把咸平府的徽川寨打造成最大的军需基地,为最后的大决战做好准备。同时,赵鼎的北部特区政府也设在咸平府,完颜吴乞买虽然知道咸平路的重要性,但并没有好好经营这个地方,赵构可不同,咸平路,就是整个北方收复地区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中心,所以这个地方的建设,离开吴喜可不行。
为了确保吴喜的安全,梁景派龙跃护送吴喜回去,虽然吴喜再三说有自己的护卫就行,但梁景还是考略吴喜的特殊身份,有龙跃这杆枪,保险大多了。
阴差阳错,吴喜和龙跃没有赶上契合一战。看着梁景写的行动报告,饶是赵构也惊出一身冷汗。如果龙跃在,或许会好一点,但估计也会凶多吉少,毕竟自己个人功夫再厉害,在野战的战时状态下,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
十六名血豹卫最后三死十三伤,就连梁景和李万也多处受伤,吴三郎雪上加霜,本来就瘸的右腿又挨了一刀,小五和小七都是身负重伤,最后关头拼死护驾,吴家三郎和小五、小七已经被赵佶牢牢记在心里,没口称赞忠勇之士。
宋千、左海、何进三名血豹卫战死,宋千战死在坟圈子,左海和何进都是在小山包之战中重伤不治身亡。这让梁景好不心疼,培养一名豹卫不容易,何况是三名血豹?
报告里,梁景也做了检讨,还是轻敌了,没有听从李万的建议,自以为是,有点刚愎自用,听不进下属的合理建议,导致营救行动差点前功尽弃,也造成了豹卫的重大损失,要不是赵构早有布局,提前谋划,这次行动无疑会惨遭失败。
梁景自请处分,赵构留中不发。对这次行动,虽然成功了,但也暴露出梁景思想上的麻痹大意,十六名血豹卫本来就不是为战场厮杀准备的,那是情报战线上的一支暗刃,却让梁景放在大雪原上和金兵重骑死磕,这就是昏头了。
但能客观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已经很不错了。赵构敏锐地感觉到,随着自己不断的开疆拓土,朝堂上一片赞颂之声,有些听上去已经到了阿谀奉承的地步,对个人无限的崇拜,这可不是一个好兆头。梁景就犯了这个错误,总觉得有赵构的布局谋划,一切都会水到渠成,没想到会差点全军覆没。
赵构指示主管宣传的副丞郓王赵楷,召集宣传部长赵子崧、宋国干部学院院长陈东、《宋报》总编邓肃(兼)等宣传口的人,要统一思想认识,现在还远远不是唱高调的时候,前方随时会死人的,后方却在大肆宣扬个人的丰功伟绩,很不妥。要大力宣传人民英雄,要宣传最底层的农民、士兵、工人、商贩等,而且亲自写了一篇报告文学作品《血染的战旗》,大力歌颂这次行动中牺牲的三名血豹卫,特别是宋氏兄弟的英勇事迹。
当《宋报》以特刊的形式,将署名为沧海一粟的作者写就的《血染的战旗》一文刊发的时候,竟然出现开封纸贵的现象,黎民百姓争先抢购宋报特刊,加印了三次,依然不能满足,随即火遍两河路、京畿周边地区,一直到新收复的大宣路、临潢路、中都路等地,就连咸平府路,都有通达商行的商铺,出售宋报特刊,居然也是供不应求。
一篇《血染的战旗》引发了全国军民大讨论,围绕“谁才是英雄?”、“国旗为什么这样红?”、“为谁而战?”等问题,展开大讨论,欢迎各界人士踊跃发表意见。
在赵构的指示下,赵楷充分发挥自己政坛**、文坛领袖的优势,秉承赵构旨意,全力推动这次大讨论向一个核心汇聚,那就是“人民是创造一切的真正主人。”
赵楷指示宣传部长赵子崧,派出工作组,深入到抗金前线的一线中间,挖掘和整理在基层官兵中间出现的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编辑成特刊专辑发表出去,引发全国人民对英雄的赞美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