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华居 > 历史军事 > 重生朱棣之子 > 第一百五十七章:世风日下

第一百五十七章:世风日下(1 / 4)

未正三刻。

金陵常科书院。

后山花园之中。

方孝孺、梅殷两人陪着朱高煦在散步,不远处有赵俊臣、韦贤、赛哈智等人在守卫。

“我听说,广东、福建沿海的居民,已经开始自造海船下海,与海外大张旗鼓的做起了生意。不知两位博士对此有何见解?”

朱高煦早已得到确切的消息,如今民间出海通商已成事实。

因此, 他想听一听当代鸿儒方孝孺与一代儒宗梅殷,对于朝廷开海新政的看法。

“太子殿下,据臣所知,苏州、杭州等地的百姓,借七日贸易之机,竟然私造海船下海通商,有的甚至勾结番商做起了大生意,还有的臣子辞官之后,一夜成了巨商。”

梅殷恭声说道。

朱高煦听了梅殷所言,没有发表意见,而是自顾自的慢悠悠散着步。

他知道,后世人们常说的下海经商,就是源于郑和下西洋带来的民风变化。

“殿下,忠心为国,乃是为臣者的本分,甘于清贫是做官者的品德,弃国不顾,追小利于货场,岂不是如蝇逐粪?”

方孝孺接话道:“一个利字,使得无数人趋之若鹜。有的人一夜暴富,买宅子讨女人,出则前呼后拥,入则锦衣玉食, 不耕田不种地, 花天酒地, 醉生梦死。长此以往, 朝廷的威仪何在?”

朱高煦心知, 方孝孺的这番话,并非没有一点道理。

而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奢靡之风一旦吹起,容易诱发人的贪欲,投机倒把者便会如雨后春笋,一个个冒出来,从而引发更多的乱子。

就像后世的许多人,为了钱,可以六亲不认,哪里还讲良心?

正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但是,若没有贩书的商人出资印书,普通人能看到价格低廉的《论语》印制本么?

朱高煦停下脚步,目光从花园里的青竹、苍松、腊梅上扫过,问道:“松竹梅,被读书人称为岁寒三友。所谓君子,便是清高, 视金钱如粪土, 对么?”

方孝孺道:“因财而失去名节,金钱不如粪土。”

朱高煦道:“松竹梅可以清高脱俗,但世间万物品性各异,有的可供观赏,有的可为栋梁,人各有志,不能勉强。”

“若有人不愿做官,想去经商,那官一定做不好,就是强迫他坐到那个位置上,也会误国误民,何不放他一条生路?”

“孔夫子不是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么?”

方孝孺反驳道:“可是殿下,太祖皇帝曾说过‘治政在于善俗,善俗在于教化’,而眼下吏治败朽,何谈大治?”

“方博士,读书人的眼睛不能总是望过去看,否则就会危言耸听,厚古薄今。”

朱高煦道:“如今百姓有衣穿,百官有事做,万邦齐贺大明,天朝泽被四海,对于这些你却视而不见,充耳不闻,难道不是以偏概全么?”

“殿下言之有理,有些官员想辞官经商,确实是不适合一味地阻止。所谓堵不如疏,朝廷应该趁机建立辞官的规制,而不是强行禁止。”

梅殷见方孝孺被朱高煦怼的一时不知该说什么,便接话为方孝孺找台阶下。

朱高煦颔首道:“不错,梅博士说的很中肯。”

方孝孺却不领情,反而再次开口道:“殿下,世风日下,人心不古,社稷无存呐!长此以往,大明永乐一朝,如何开创盛世?”

朱高煦感到了一阵头疼。

他知道,如今大明的读书人,仍然有太多人持有方孝孺这种想法。

大明要想开启大航海时代,建立日不落帝国,必须要改变类似方孝孺的这种思想。

最新小说: 洞房花烛夜,娘子奔向白月光 父皇,朕杀回来了! 大夏钦天监 太监皇子 质子无敌 开局被诛十族,我在朱棣头上作死 她藏起孕肚,偏执霍少找疯 无敌傻太子 神话版隋唐演义 开局被女帝流放,我举兵造反你哭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