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目标的努力,总是会有回报的。
易辛的努力得到了他该有的回报。
当然…
他的回报,并不是说尹煊给他的钱财、或是资源,而是更深一层次的东西,这几天易辛苦逼得缩在凤巢里,在几个读书人的辅佐下,将间苗法的论文写了出来。
写论文对他来说是一件痛苦的事。
虽然对所有人来说,都是同样的痛苦。
但加班加点,还是在三天时间里给赶了出来,都不用尹煊吩咐,武珝自对这件事都看中得很。
杂志那边紧急刊印了一期,当然这种有目的、仓促而出期刊,份量上自然就没其他几期那般的厚重。
这在长安城中,引来了不小轰动。
上一期的杂志可刚刚发行过,可还没到一个月的时间呢,而且这一期的份量,不用手摸,肉眼可见的就要少很多。
制作也不是很精美。
从修订上就可以看出来,有些纸张都没能切得整齐,甚至还有些诗词歌赋用错了字,不过…这不是重点。
重点是杂志的内容。
所有人都知道正阳公不是那种为了赚钱,就会随便拿出一些东西,敷衍别人的人,既然这么仓促,必然有这么仓促的原因。
没有人觉得这是收智商税。
他们花了寻常杂志一半的价格,买了这新一期的期刊。
打开一看。
首页的画风又有了变化,杂志上的东西真的很杂,至少…他们没想到,促使杂志增发一期的论文,竟然是教人去怎么种地的。
一个叫作“间苗法”的东西。
里面列举了大量的实证,不同地区、不同田种,最终得出了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法。
至少可以提高十分之一的收成,若是照顾得当、天候又好,提高五分之一的收成,也不是不可能。
数值看起来不高。
可种过地的都知道,这得是多好的一件事,一亩稻子收成能有百多斤,这多百分之十,就是十多斤,十亩地就多一亩的收成出来。
就多出来一人一年的口粮了。
不过…大多数读书
。人,并没有太过激动,他们不事农桑,对和自己没有太大关系的事,即便再怎么惊心动魄的事,也不会动他们的心魄。
那些个农家出身的读书人就很在乎。
脑子告诉他们这是真的。
可这个法子是要拔苗的,拔苗这事…是不会有农户去做的,要是有哪个熊孩子干出来了,拔自家的还好,不过是父亲打累了、母亲来揍,双亲打累了,还有哥哥姐姐。
要拔得不是自家的。
那就是邻居先揍,揍开心了,家里再回来揍。
他们缠着尹煊,小心翼翼地发问,他们再三、再四、再五地发问,止不住地想要验证这个消息是不是真的。
农事一直都是这片土地上最重要的事。
杂志的消息很快就传入到李世民的耳中,他翻阅着杂志,眼神里有些恍惚,这里面的道理他看懂了。
很简单。
就和兵道一样。
在限定的资源里,并非是兵卒越多越好,甚至…兵卒多到一定的程度,对自己来说反倒是一件坏事了。
养三千散兵,不如养一千精锐。
这是多么浅显的道理啊。
可为什么…这么浅显的事,竟一直都没人注意到呢?
李世民的手有些哆嗦起来,这消息不仅是对那些农户而言,是个好消息,对整个大唐而言,也是一个极好的消息。
大唐每年的粮食多十分之一,大唐就需少从外邦那里购得粮食,而省下来的钱就可以去修铁路、去造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