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翰同学对吧?”
“你的这个猜测,逻辑链条完整,推断相当合理。”
“如果能补齐一些详细的论证,那都可以写一篇很有内容的论文出来了。”
郑献教授十分和蔼的看着陈翰,可惜的说道:“没来我们考古文博院读博,可惜了!”
陈翰能凭借芈加编钟上的这点铭文,就完整推理出这样一条曾与楚之间的世代联姻线。
甚至还完善了曾国的灭亡之因。
虽然说都只是猜测和推断。
但是能够凭借这点信息量,就做出这样完整的猜测和推断,也已经很了不得了。
哪怕郑献教授自己,也需要再三思考,细细琢磨,可能才能整理清楚这些铭文信息、历史记载之间的关联性。
仅从学生角度来说,陈翰无疑是非常出色的。
这样一个博士生,如果是在北大考古文博院,那以后博士毕业了,那是真的能够“母校以你为荣”的。
错过这样一个优秀学生,真的很可惜。
还好陈翰本科阶段是在北大读的,而且读博机构又在社科院。
社科院不算是学校,只能说是一个学术机构。
所以以后北大依旧可以标榜是陈翰的母校。
这算是唯一能让郑献教授欣慰的事情了。
那位教过陈翰一学年夏商周考古的中年教授,看向陈翰的眼神也有些惊疑不定。
虽然陈翰在学校的时候,就是专业第一,但是也没有这么厉害吧。
特别是铭文考释方面,印象中陈翰也就是一般学生的水平啊,在校期间也没有非常突出的金文考释表现。
如果有的话,他早就被那群研究甲骨文的教授抢走了,去搞纯学术研究了。
哪里还有机会跑来干田野考古啊。
那群研究甲骨学的,可比考古学还缺人呢!
不过他几年没见陈翰了,也许是后来陈翰在金文这方面下大功夫研究了也说不定。
“哎,小陈还真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啊!”他眉开眼笑的夸赞道。
陈翰腼腆的笑了笑:“和各位教授差的还远,还需要继续学习呢!”
“哪里哪里,陈同学很优秀,我们都老咯。”
“不服老不行啊,现在的新人确实厉害。”
“回去要好好督促督促我的学生了,以前还觉得学生不错,现在和小陈一对比,简直拿不出手。”
现场很快就陷入了一片对陈翰夸奖的夸奖声中。
面对这个情况,陈翰也算是游刃有余了。
从小到大他就是“别人家的孩子”,没少经历过这种场合,如何能高情商的应对,早已掌握。
寒暄了几句,就在陈翰想要转移话题,问一问枣树林墓地这边还有没有其他大发现的时候。
那位给他发微信消息的学姐,14届的乔来,慌慌张张的推开了门,激动的说道:“教授!”
“M191号墓,曾公求夫人芈渔墓里,出土了一个铜簋!”
“在现场的刘教授说,铜簋上四行15字的铭文,是“唐侯制随侯行簋,随侯其永祜福唐侯”,不过他不确定翻译的对不对!”
“你们快去确认一下吧!”
一听这话,原本还在笑着和陈翰寒暄的几位教授,立马扔下陈翰,拔腿就往外跑了。
愣了愣神后,陈翰也连忙追出去。
唐侯制随侯行簋!
听听,这名字!
唐侯制作了送给随侯的簋啊!
随侯啊!
这无疑是再次为曾随就是一国,提供了重量级证据!
“随侯”两个字连在一起出现,可比单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