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的发掘工作,依旧是不太喜人。
将金银器率先清理完之后,第二要寻找的便是铜器。
可是唐代已经是铁器文化非常发达的时期了,实际上用铜制作的东西本来就已经不多了。
再加上,主墓室又被盗墓贼多次光顾过。
所以也没有啥铜器留下。
唯一找到的完整铜器,就是两个在祭台附近,被倒扣在地面上的铜盆。
这俩铜盆的底部还残缺了一块,器身也没有任何花纹或者装饰,就是很普通的一个盆。
估计是当时祭祀的时候用来装肉食的,后来被盗墓贼掀翻在了地上。
除此之外,在主墓室东北部,社科院考古所还发现了一堆铜甲胃片!
这堆铜甲胃片的保存情况,简直让人看了想流泪。
绿!
太绿了!
压根就不像是青铜!
在刚发现的时候,陈翰还以为这是用绿松石做的铠甲呢,那叫一个牛逼啊。
结果上手碰了一下之后,石头和金属之间的区别,还是一摸就能感觉出来的。
只能说这副铜甲,经受了太多它这个年纪不该承受的风霜。
说真的,陈翰在秦汉以及周代的大墓、遗址里见到过那么多青铜器,都没见过像这副甲胃一样绿的。
这说明这套甲胃的合金比例,绝对是十分独特的,和华夏传统青铜的合金配比是不一样的。
不然应该呈现出暗绿色、青绿色,或者黑色、偏蓝色的锈绿。
而不是这种亮绿亮绿的绿松石色!
出土的这些甲胃片近长方形,下部呈半圆形。
每一片的长度都在长10、宽5、厚0.3厘米左右,应该是胸甲的一部分。
而且制作工艺是较为传统的青铜扎甲。
唐代的盔甲,也算是历朝历代中的一大巅峰了。
因为唐朝有钱,且控制的地域广阔,所以唐人不但武器都很奢华,在甲胃方面也都有出色的发展。
唐朝军队盔甲装备比例比前代有了很大增加。
唐朝标准是着甲士兵占军队总数的60%。虽然并不是都穿着铁甲,但这个比例比起前面说过的汉代军队着甲比例,还是有很大进步。
在盔甲种类方面,《唐六典》卷十六提供了资料:“甲之制十有三:一曰明光甲,二曰光要甲,三曰细鳞甲,四曰山文甲,五曰鸟鎚甲,六曰白布甲,七曰阜绢甲,八曰布背甲,九曰步兵甲,十曰皮甲,十有一曰木甲,十有二曰锁子甲,十有三曰马甲。”
也就是说,在唐军里,一共有十三种制式铠甲。
这些铠甲之间的排序,并不是按战力强度排序的,而是随机排序。
其中明光甲、细鳞甲、山文甲、锁子甲都是较为出名的铠甲类型。
特别是明光甲,基本上电视剧里有演唐朝的戏,比如隋唐演义之类的,里头的大将穿的都是明光甲。
不过很可惜,这套出土于吐谷浑王族墓里的甲胃,并不是明光甲。
反正从残存的这些甲片上,是真看不出来是啥甲。
得等后续修复,看看能不能修复出个大概来,然后才能看出是什么铠甲。
不过从材料上就可以看出,吐谷浑居然还在用青铜做为铠甲原料。
可见,虽然中原的汉人已经全面使用铁器好几百年了,但是北方的游牧民族,依旧还处于半铁器、半铜器的发展阶段。
为什么说是半铁器呢?
因为在这套铠甲旁边,还发现了13件铁镞!
这些铁镞平面近三角形,横截面均呈扁菱形,是非常标准的箭头。
也就是说,虽然吐谷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