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小民能得实惠,国库也因此充盈,又有何不好?”
他说的基本上是对新党胃口的“标准答案”。
当然,和朋友们私下闲聊的时候,明远也常从苏轼口中听说,在陕西路之外,其余推行“青苗法”的几路,有地方官行事不妥,“青苗贷”反而成了新的“高利贷”,借了青苗钱的百姓反而得卖房子卖地的情形。
“那么,以远之之见,‘青苗法’有助于抑制兼并?”
吕惠卿眼光闪烁,眼神中带上了不少期待。
“如今我观各地土地兼并均已严重,富户所占之田动辄百顷,而农人失去田地,进入城市,成为无业游民。”
汴京城便是这样,城市里汇聚了大量的劳动力,以至于任何行业都人手富裕,竞争激烈,而服务也细致入微。
“吉甫兄,您想听真话还是套话?”
明远懒洋洋地反问。
吕惠卿表情一滞,隔了片刻,才开口道:“远之说笑了,吉甫专程来拜访,哪有为了听表面套话的道理?”
明远想了想,认真开口道:“其实我这话即便是到了王相公面前也能说得,毕竟我只是个白身,与朝堂无涉。”
“‘青苗法’并不能完全抑制兼并,只是让世间更加公平些。”
当然,还有让国库迅速充盈起来,这才是皇帝赵顼与宰相王安石最急于看到的。
明远虽然打着说“真话”的旗号,但是他也会提醒自己,在封建社会里,不要随意评论官家。
“土地兼并无法阻止,如今官府可做之事,是将离开土地的农民引导进入手工业。”
这是明远集合了自身的全部知识对于眼前这时代的认识——
他认为,既然生产力逐步提升,土地兼并就在所难免,因为集约化生产才是将土地效用最大化的途径。
由此会造成大量人口向城市涌来。唯一能够吸纳这些劳动力的,就是第二产业。
善加利用这些劳动力,工业社会也许很快就能萌芽,茁壮成长。
如果应对不当,这也许会成为封建王朝最不稳定的因素,为君王所忌惮。
“唔——”
吕惠卿一面听一面转动着眼珠,对于明远所说的却不予置评。
“至于‘青苗法’是否能抑制兼并,我自己的看法是,或能延缓,不能阻止。”
“但如果打着‘抑制兼并’之名,行打击工商业之实,损害恐怕会更大。”
明远将这句最重要的缓缓说出口。
吕惠卿闻之顿时色变,怔了良久,才微微点头,小声道:“原来是这样。”
他马上将脊背一挺,双手鼓掌:“说得好!感谢远之今日肯对我说这一番‘真话’。”
明远说完,自己也轻轻地吐了吐舌头。
吕惠卿与他没有交情,今天竟能说这么多,真是难为自己了。
至于吕惠卿能不能把他的话听进去,“新党”的变法能不能从此走上正道——这根本就不在他的考虑范围内。
他在这里,就只是来花钱的。
两人随即开始闲聊。
吕惠卿为人颇为风趣,对汴京的大事小情也了如指掌,转眼之间就为明远推荐了好几处明远从未听说过的风雅去处,但听名字就是要花大钱的。
明远颇领他的情。
一时间两人都是酒足饭饱,明远与吕惠卿对坐,各自捧着手中的香薷饮,慢慢啜着消食。
“对了,远之可曾听说过‘交子’?”
吕惠卿看似在欣赏手中的官窑小盏,毫不在意地抛出这一句话。
明远却陡然睁大了眼睛。
他突然意识到:这才是正题!这才是吕惠卿今天亲自登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