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此时人在黄州。
明远去看他的时候, 苏轼正穿了全套农人的装束,头戴竹笠, 手持农具, 在开垦黄州城东的一块坡地。
明远见了这片土坡便想:这大约就是大名鼎鼎的“东坡”了。
说实话,明远没有想到这个时空里的苏轼依旧会落到这个田地。
在他完成对整个时空的改变时,生活在这个时空里的每个人, 应当都获得了一点“剧透”,让人们据此趋利避害。按说苏轼应当能根据那个梦,窥见他此生曲折起伏的命运, 可不知道为什么,苏轼最后还是以诗文得罪了天子, 去了御史台来了一场“乌台百日游”。
最后是宰相王安石一句话“安有圣世而杀才士乎?”才保住了苏轼的性命。
明远听说:苏轼在出狱之后,对此事只有一句评价——既然命该如此,我又有何损失?
看来这位是将命中注定的劫难, 当做了磨砺人生的“磨刀石”, 却从未让自己的真性情受一分一毫的委屈。
在前往“东坡”的路上,明远心想:苏轼前半生未曾遭逢劫难,这次“乌台诗案”应是想必对他的情绪影响很大。
然而眼看见明远过来,苏轼从土坡旁一块供人休息的大石上一跃而起, 摘下头上的竹笠, 冲明远奋力挥动, 口中呼唤:“远之, 远之——”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等明远走到近前, 苏轼笑着大声问:“远之, 你来寻我, 莫不是为了最近新出的那‘双观’?”
明远一怔:双关?
随后他反应过来, 原来那“异时空双向视听交流”,不知怎么地被人改称为“双向观看”,简称“双观”。
不过,“相互直播”,可不就是“双向观看”吗?
怎么,消息已经传到苏轼这里了?
不过明远再一想:这也不奇怪,苏轼已经有好些朋友上过“直播”,与另一个时空的现代观众见过了面。
如今各地信件往来极为便捷,苏轼这么快就从朋友们的信件中得到消息,也并不出奇。
在过去的一个月里,两个时空之间的“双观”,从最初在瓦子勾栏里的面对面交流,很快升级成为“街拍”模式。
宋人带现代观众见识了他们引以为傲的城市公共设施:公共水井和望火楼。
现代观众在啧啧称赞的同时,带宋人参观了他们的自来水厂和消防站。
沾沾自喜的宋人:……
但是很快,宋人“体育”上扳回一城:他们展示了蹴鞠、捶丸、马球、投壶、射箭……尤其是蹴鞠。
现代观众们望着在球场上奔走如风的蹴鞠运动员,眼都红了,纷纷向明远请求,想要从“异时空”租借几个蹴鞠高手,好为他们争一口气。
明远无情地拒绝了这个请求,而是用“街拍”模式带现代观众去参观了大宋各级别的蹴鞠联赛和人才储备,带他们去看五六岁的娃娃在野地里抱着个皮制的蹴鞠疯玩的情形——
现代观众们于是都不做声了:足球要从娃娃抓起,没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光靠借几个厉害的蹴鞠球员,是没办法改变现状的。
在这之后,明远获得了试验方的允许,将“双观”的模式进一步升级为“名人面对面”——当然这只能是单向的“追星”,毕竟宋人不可能认识后世有哪些“名人”。
现在明远过来,就是为了邀请苏轼上“双观”的。
他一伸手,天空中顿时出现了一副椭圆形的光幕,倾角恰当,刚好令明远和苏轼都能看清里面的内容。
苏轼没有心理准备,被吓了一大跳,往后退了一步。
“苏公别担心,这只是‘投影’。”明远说。
“咦,怎么是存中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