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杨极力支持,姜柏夫妇自然也没意见,虽然他们攒的钱少,但是日常少买些纸张的花用还是有的。
于是众人纷纷看向周老太。
看着众人恳切的目光,周老太倒不是存心泼冷水,只是……
“马上开春了,到时候下种、插秧……全是活,都去读书了,家里的地谁种?”
周老太素来一碗水端平,两个大儿子便罢,自然是要让给后头的子女,可姜杨和姜苗年岁尚小,既然姜云他们要去读书,自然也一齐送去。
这些日子姜杨卖山菌,刘素做绣品,公中攒了不少钱,供他们读书识字的花用还是有的,只是这地总是要种的,不然一家人吃什么?
姜云接收到刘素的目光,连忙道:“先生之前说学堂里都有旬休的,农忙的时候也会放假。”
倒是姜岳水和姜岳山有些奇怪:先生何时说过这话?想不起来,两人也不纠结,只当在他们玩耍时,苏先生给姜云开的小灶。
周老太沉吟道:“这样倒是方便,那便都去学吧。”
姜杨却连连摆手,“我就不去了,这山菌少不得还能再收两个月,日日都要往外跑,隔段日子便要去码头两日,若是路上耽搁了,怕还不止,总不好时常告假。回头让云娘他们学了回来教我就是了。”
若按以往,姜杨定是要为自己争取一番。
可如今他的生意日渐红火,满心要成就一番抱负,况且这山菌天热了就少了,也就能收这几个月。
他想读书的心依旧,却也知道若是家里几个小的都去读书的,少不了许多花用,他手头这一份营生轻易也舍不下,如此想来心中便有了一番取舍。
姜云想起总变着方让他们回来教姜杨的苏先生,有些于心不忍,开口劝道:“还是跟着苏先生学比较好吧。”
姜杨想到苏先生信手拈来的名言典故,也是难以取舍,可若是两方兼顾,怕是两边都顾不过来,岂不是得不偿失?
最终还是摇头道:“我年纪大了,便是学得再好,难不成还能考官不成?只要能识字数数便行。”
“好吧……”见姜杨意已决,姜云也只能默默对苏先生表示心疼。
至于教姜杨识字数数,这事不难,虽然她也很忙,那不是还有姜岳水和姜岳山嘛。
姜苗一听也连忙开口,“我、我也不去了……我想在家和大嫂学刺绣。”
……
众人一番商讨,最终还是只有三小只去读书。
第二日,周老太便带着刘素亲自去找了苏先生。
苏先生早就盼着这一日,却见姜杨没来,心中不由失落,可看着在廊下背书的三小只,也说不出拒绝的话来。
“既然要正式入学,总要安排一间课室来,再行入学礼……也急不得一时。”
只是往常三人来都是边玩边学,别说是课室了,就是像样的课桌都没有。
周老太一听便知苏先生这是同意了,欣喜道:“那是应当的,需要准备什么先生尽管纷纷。”
“不需什么复杂的,只需备上几张桌椅,堂屋旁有一间屋子,光线尚可,稍微规整一番便可作为课室。”
周老太忙不迭地应下,“桌椅我让我家二郎去做,课室,让大郎和四郎一起来规整。”
听到周老太提起四郎,苏先生到底不死心道:“如此也好……要说这四郎年纪倒也适宜,以往他也一心向学,今日怎么不见他?”
这话倒是不假,如今流行大龄入学,十五岁入学的的不在少数。《尚书大传》里便有“十五始入小学,见小节,践小义。”
但刘素这些年受病痛折磨,如今又一心为姜云遮掩,耗费心神,许多事都难以周全。
周老太更是不懂这些,听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