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变研究进入制造阶段。
徐老师早就知道会有这一天,因为王浩的团队提供了太多高端材料和技术,只要正常研究下去,很大希望能解决各种材料难关。
现在只是比预计有些提前。
或许主要原因还是王浩亲自参与了研究,否则‘抗中子冲击的抗压隔热材料’还要等待很久。
下一步工作就复杂了。
核聚变设计阶段已经可以收尾,后续就可以开始讨论制造的问题,而制造牵扯的因素实在太多了。
他们要需要筹备大型的会议。
很多领域的人士都要参会去讨论核聚变设备的制造,他们的计划是准备依靠核聚变设备建造发电站。
这是一般路线。
如果是建造发电站,就不用限制设备的大小,占地面积再大也可以接受,要求自然就低了很多。
但是,建造发电站也有很多问题。
比如,在哪里见到发电站?建造好以后,替代哪些发电厂?后续的设备调试、实验,会不会造成影响?
另外,预期投入是多少?如何筹集资金?
整个建造过程中,有哪些机构、工厂参与,保密问题如何解决,有哪些研发机构参与……
等等。
这里面的问题实在太多,太复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