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会开完,李昭也回了屋,这大院真是有点事就动辄开会啊,而事情最多的就是何雨柱和许大茂,一个星期就为他俩开了两次大会。许大茂也是奇葩,自己打不过何雨柱,还经常找何雨柱的麻烦,挑衅完了还都是自己吃亏,却还是一如既往的不停挑衅他,李昭也是搞不懂,难道许大茂就图这一顿打。
回了屋李昭坐在书桌前,拿出笔记本,开始写写画画了起来。现在要好好计划后续的任务了,虽然一直都有一个大方向,就是将自己脑海里的那些图纸都实现出来。但看了厂里的情况,李昭又感觉无处下手,这基本上从煤炭入厂,到产品出库,需要解决的问题太多了,千头万绪最后又回到了工业基础上来了。
想想也是,李昭脑海里那些图纸的价值,确实高的离谱,但是想把这些实现出来,却是千难万难。就说一台车,六十年后用大型数控加工中心加工零件,精度可以达到一微米,而现在基本上停留在几个丝,也就是几十微米的级别,而实现这个级别的加工,可能都需要八级钳工手工打磨才行。性能想达到六十年后,也要有六十年后的加工精度才行。
而想把所有加工精度都推进到微米的级别,需要的前提实在多的吓人,不是你突破一两个方面就能实现的,而李昭本身就是一个短腿的人,他在电子方面是外行,毕竟他只是一个玩机械的。穿越后学的也是钢铁机械系,电子方面也只是这个时代看书学到的一些,还处在晶体管收音机这个级别。
而对于集成电路或者说芯片,他只是在光刻机、芯片热的时候在网上了解一些而已,自己知道的也只能说似是而非。这一世他也就在学校里和老师谈过这方面的情况,说过西方在搞这样的研究,以及他知道的原理和方向,老师们很重视,但后续怎么样他是完全不了解的,他只能把他知道的说出来,核心技术他搞不定。
除此之外他也就为了家里,自学了不少生物知识,想搞一搞生态农业那一套,看看能不能给乡村带来不一样的变化。这个已经开始实施,就是利用蚯蚓养殖,把所有农业项目串联起来,蚯蚓本身可以作为鸡、鸭、猪等的蛋白质饲料,而消耗的主要是牲畜的粪便、秸秆、枯枝烂叶等,而产生的蚓土也可以用来肥田。
这样就能形成一个生态循环,最大程度利用有机质,不过这个项目完全成熟估计还要几年的时间,现在搞了三年了,蚯蚓规模才勉强可以开始用来喂鸡,还处在扩大规模的阶段,等规模上来后,才能继续向里面添加新的循环项目。
所以李昭需要好好思考,下一步的先把哪些搞起来,这对李昭接下来的工作很重要,他需要找出轧钢厂影响最大的短板,先解决,然后以此来推动轧钢厂的升级,最终实现自己带过来的东西。
现在的轧钢厂其实还是比较初级的,由于轧钢厂是公私合营企业,产品也多偏向民用,主要是钢制型材、板材、管道、铁轨之类的,由于需求量大,每年都是几十万吨的产量搞这些,所以轧钢厂真正的用工大户是这些,炼焦、炼钢、钢制型材这些,工人有好几千。
而像钳工、焊工等这些车间,每个车间往往只有大几百人,自己在机械方面没什么主打产品,生产任务大多是因为轧钢厂产钢铁,很多配件在轧钢厂生产更合适,等于是轧钢厂给别人做了配套。
所以就目前来说,轧钢厂需要的就是一个拳头产品,人力农机不算,那个太简单,而且肯定会全国推广,不可能留给轧钢厂自己搞的。而且人力农机也不可能使用太多年,这些适合初期积累财富,而当财富积累到一定程度,还是要采用机械化耕种的。轧钢厂最多覆盖京城周围一带,再远就会交给更近的机械厂生产,不然成本升高,反而对推广不力,毕竟这是上级重视的项目,不可能让人搞砸。
现在农机项目基本已经走上正轨,后续主要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