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了初中,李少云也十二岁了。
新的环境,新的同学,她都得适应。
李梅和李红自然是不可能跟着也转来镇上的。
转到镇上来固然好,但一个是要托人情,另一个也要花费。托人转过来要花一笔,平时生活额外也是要花费的。
不管是在镇上上学还是吃住,肯定都比乡中学要相对贵一点。
两边的消费水平都不一样。
虽然镇上也就比乡里好一点,但这边的经济发展速度和人员流动速率都比乡里大,消息传播也快,甚至观念都不大一样。
有时候都觉得,乡中学那边貌似落后了镇上好几年似的!
这是李梅后来和李少云说的。
李梅和李红很羡慕李少云能来镇上念书,但也知道以自家条件,是不可能给她们转到镇中来的。
乡中学的所在位置,据李梅和李红说在一个小高坡上。李少云有一次周末兴致勃勃地跟着李梅她们去参观了一趟,回来默了。
这学校一看就比镇中看上去破旧许多。不管是操场,还是教室外观,都显得破败。
操场是黄泥地就不说了,下雨估计都没法走人。教室那房子一看就上了年纪,虽然是难得的砖瓦房,但起码也有几十年了!
后来听说这房子本来是一座道观,解放后里面的道人都走光了,就剩下了一些旧房子。
这中学是在这基础上翻修又新扩建了一部分,就成了现在的乡中学。
当然,镇中是整个镇子的中心学校,不管是软件还是硬件设施,自然是比一座乡中学要高级。
但光硬件就相差这么多,李少云觉得李爸的决定还是挺英明的。
乡中学离村里足足七八里地,关键是过去也没个大路,上学基本都是走的乡间小道。
如果走大路也行,但那绕行的路就多了去了!
如果现在一天下来要走二三十里,绕行的话,估计就得五六十里了!
别以为这是夸张,实际上直线距离也没多远,但这不是地势不平嘛,望山跑死马,上坎下沟的,算下来就有这么多里地。
大路为什么要绕行,不还是地势的问题!直线它走不过来,也划不来!
关键是,现在的乡间公路都是村民们自己集资修建,国家现在还顾不上管。
后世有大力发展小城镇建设,就是为了解决这个交通不便的问题。
要想富,先修路。自从来到这个时代,李少云不止一次这么感叹过!
这句宣传标语说的真是太贴切了!
但就算是后世,依然有许多地方,也没能解决得了这个问题。
地域大了,人口多了,发展也不均衡,国家总有力有不逮的地方。
现在乡中学就是如此。
李少云问了李梅和李红,知道这俩一天上学光是在路上就花费不少时间。
早上一大早起床,匆匆洗漱之后就走路上学,这会儿都是饿着肚子上学,并没有习惯吃完早饭再去。
为了赶时间,也只能顶着微弱的天光出发,自行车也不好使了!
为毛?地势不平不说,关键大家走的小路,自行车走不了!
除非过不去的地方你扛着过去,但这不瞎耽误功夫吗?
走大路也一样耽误,路途长了,时间也相对就拉长了!
等骑车赶到学校,不说累个半死,也挺耗体力的。恢复体力这会儿功夫,别的同学早就学习半天了!
中午还得回来吃午饭,也是连跑带颠的。不管是走路,还是到家吃饭,都要求别磨蹭、动作要快,不然下午就有可能迟到了!
学校虽然也有食堂,但在学校吃饭的人不多。除了老师,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