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原计划,关东军暂时还不会有进犯赫尔宾的意图,出于忌惮苏联的实力和避免日军两线作战,日本不敢贸然出兵赫尔宾,冒犯苏联在东北北部的势力范围。
1931年9月22日,日本参谋总长电令关东军司令本庄繁不得出兵长春以北地区,进攻哈尔滨必须得到内阁的决定。
同日,日本内阁也做出决定,即使哈尔滨方面告急,侨民遭受到威胁,日本军队也不得采取出兵的方式保护哈尔滨地区日本侨民。
原历史中,1931年9月24日,日本参谋总长再次电令本庄繁:即便情况发生紧急变化,也不得向哈尔滨方面前进。
由此可见日本人的心态,所谓遇强则弱,大概说的就是日本人的德行。
1931年11月19日,苏联外交人民委员(相当于外长)李维诺夫与日本大使广田会面时表示:“它(指苏联政府)重视维护和巩固与日本现存的关系,对各国间的冲突奉行严格的不干涉政策。它期待日本政府努力维护现存的两国关系,并在自己的行动和命令中,应考虑不要破坏苏联的利益。”
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政府通过多次与苏方进行接触,苏联再而三地重申了“不干涉政策”,并提出缔结苏日互不侵犯条约,以进一步确保日本不把侵略矛头指向自己。
对此,后来日本外务大臣不无感激地说:“满洲事变当初,苏联政府虽标榜中立与不干涉方针,却同意由中东路运输日本军队,在********事件时,对救援日本居留民作出了巨大援助。更有甚者,苏联政府鉴于事变之进展,于昭和六年末向我提议缔结互不侵犯条约。”
另一个相对重量级国家-美国,其国务卿亨利·刘易斯·****生向日本和中国发表照会,宣布日本对满洲的侵略是对中国领土内政的干涉,违反了凡尔赛和约,因此美国政府对此不予承认。
这被称为“****生主义”。
对于美国政府的言论表述中国和当时欧洲各国对此都普遍表示赞同,但是日本却无视这一通告。
美国对“九·一八”事变的反应,经历了一个由消极观望,到与国联合作,再到“不承认主义”的过程,总的趋势是朝着逐渐强硬的方向发展。西方世界很担心,由于日本越来越明显的野心,会损害他们的在华利益。
虽然美国正处于上升时期,对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大,话语权也在相对提高。但是,由于美国国内的孤立政策没有采取强有力的实质性行动,美国的反应对日本的遏制是软弱无力的。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九一八事变之后,义勇军之歌唱遍了大江南北,敲响了民族危亡的警钟,越来越多的华夏儿女意识到,中华民族危机临近。
在整个民族危机感逐步加深的过程中,民族责任感也迅速提高,许多爱国人士积极发表政见和主张,呼吁全国人民“彻底明了国难的真相!”
“人人应视为与己有切肤之痛,以决死的精神,团结起来作积极的挣扎与苦斗”,广大民众和各界人士以各种形式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
大江南北的学生、工人纷纷走向街头举行抗议活动,强烈要求抗击日寇侵略。
而日本则坚称东北军炸毁铁路挑起事端,并在媒体上广泛宣传。似乎九一八事变是由中国军队所挑起的,误导世界舆论向着有利于日本方向发展。
日本政府在舆论上咄咄逼人,而国民政府态度软弱,力求国际社会出面调解。
双方一攻一守,高下立判。
九月二十三日,一则美国记者发布的独家新闻出现在媒体上,引起世界舆论的轩然大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