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
历史架空,国名大照。
有一个古老的游牧民族叫做云族,族人常年守在草原自给自足,不参与外界争斗。某年接连天灾,族人遭逢为难,大照皇帝慷慨施以援手,使得云族得以保全。云族感恩,对大照称臣,并把皇室的恩泽写入族规,流传后人。
多年之后,朝局动荡,邻国西池趁乱出兵进犯,之后南、北又传战事。大照腹背受敌,武将皆带兵出征,一时间举国飘摇。随后西征大将军身亡,朝中再无合适主将,云族人主动请缨,大胜而归,此后又东征西讨为大照江山立下汗马功劳。经过几世发展,云族军队逐步走向规制,日益壮大,成为皇帝的亲信力量,深受天下人敬仰。大照民间有一说法,从军就从云族军,云族军的兴盛也成了大照长治久安的重要象征。云族族长更是历代皇帝巩固江山不可或缺的臂膀。
不同于朝中普通官员,云族族长的身份具有双重性,内领云族,外事皇权,成为朝廷与族人之间的媒介,身份重要。为了保证族人被最有能力的人领导,也使兵权始终在皇帝可信之人手中,族长由皇帝在云族内选拔德才兼备之人亲自任命,而非世袭。
第一章初现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皇太子敏彻品行有失,几次三番做出忤逆之事,屡教不改。行事乖张,目无法度,在战时擅自挪用军饷,私造奢糜府邸,罪大恶极,实难担当一国储君,令朕失望至极。今日为江山着想,忍痛废敏彻太子之位,即日起幽禁明月轩静思己过,钦此。”
总管太监明安在东宫宣读完圣旨,地上跪着的一大片人方寸大乱。
太子瘫倒在地,“不会的,父皇不会这样对我的,我是父皇亲立的太子,父皇……”
太子妃昏倒在地,其他侧妃侍妾有的相拥大哭,有的大喊大叫着“太子爷”,留恋着这最后一刻的称呼。明安招手示意羽林军进殿,太子如临大敌,退缩到身后妃子们中,还是被强行拉走。
此时大照的二皇子,也就是废太子敏彻年二十,皇上早在几年前就希望敏彻多上朝堂,听取群臣意见,学习处理国事。无奈他这个儿子虽身处嫡子之尊,却资质平平,关于政局也是毫无主张,多次让皇上失望。当然最让臣子诟病的还是废太子的好色,起初皇上也只当他年轻气盛,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只是稍加训斥,但后来事态越发严峻,权色交易屡闻不鲜。有些臣子碍于他是将来的皇上,不敢得罪,一味逢迎。有些忠臣大胆直言,皇上虽对太子有过几次不轻不重的处罚,他却也恶习难改。
如今太子被废,朝中局势虽然表面上一片慌乱,竞相奔走,不过每个人都暗藏自己的想法。大多数人还是愿意将赌注压在废太子身上,毕竟他是皇上现存的唯一的储君人选。联名上书为敏彻求情,成了当时很多朝臣不约而同的做法,奏折纷至沓来,有明着说的,二皇子只是一时糊涂,况且皇上如今只有这么一个能挑起江山的儿子,难免骄纵。请皇上念及父子之情,给二皇子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相信经过此次教训,废太子必当痛改前非云云。有暗着说的,通过朝中的一些案件,旁敲侧击引着皇上想起和二皇子的骨肉亲情。不过也有大胆敢言之人,说废太子屡教不改,实在不该再纵容。一临公主仁爱恭谨,虽为女儿身却是难得的贤明,请皇上考虑培养。也有人说立储之事事关重大,皇上正当壮年,不必急于此事等等。
朝中众说纷纭,接连上书,各不相让,让皇上很是心烦。皇上在经过慎重的考虑,多次召见诸位亲信大臣共同商讨之后,终于有了决定。一次早朝对大臣们说,“关于储君之事,以后诸爱卿无须再上书谏言,朕心中自有定夺。”皇上没有明说,大臣们也只有暗自忖度,不过嘴上还得大呼“皇上圣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