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连集,其实算不得是个集镇,只因为沧澜江在这里拐了个“回”字形的大弯,江面平阔水流平缓,从上游山上放下来的木排到了这里自然也就减速,放排的汉子们便趁着等木排回还的空档在此处歇一歇脚再喝上二两蜀黍酒,天长日久,青连集也从最初的沿岸三两间脚店到了如今有了两横一竖三条街的模样。
杨娉是第二日午后才见到这样的青连集的,怕王奶奶担心也怕端了这个土匪窝的事引出乱子几人只于马背上驻足看了一会儿便转身离开。
彼时,土匪窝里的那些人已经交给了忠叔处置,程伯和冯先生留下协助他们,王大叔带路领他们几人归家。
赵璟骑马带了杨娉,余霜带了冯璜。
冯先生归家已是五天之后,这五天里冯璜天天被逼着喝苦药汤子,等被允许出来晃荡的时又被金氏狠狠的一顿揍,之后又被孟老爷子逼着做了十首的诗。
冯先生到家就开始布置插秧。
点豆种瓜,大家都是熟手,不同的是,今年已经提前育好了秧苗,苗子栽下再浇一瓢水,第二天放眼望去时整块田地就都是绿生生的了,像极了原来下种两旬的样子;
种药材——有种子有苗儿也有根,来了几个师傅手把手的教,还说会一直教他们直到这一季的药材收割;
又过半旬,在第二批鸭崽子下河的时候,五架水车咕噜噜的甩起了膀子,清亮亮的河水就被甩起再抛下,哗啦啦的淌进田里。
田里,几天前就封了沟、打了围还施了肥,不过半日功夫便积起了一尺深的水——泡田!
老庄稼把式都傻了,想说话,不敢说,也不知道说啥,地都是人家的了,人家按亩给粮,人说种啥就种啥,这是先前就说好了的,不能多嘴。
泡了三天,有人拉来了一车一车的秧苗。
插秧!不会?不会没事,有人教。
这是啥?水稻!
水稻?对,就是磨出来大白米的那个!
“我的个乖乖,咱们这地方也能种出白米来?”
“那今年能吃上白米饭了,不用见天的吃豆饭吃蜀黍米了?”
也有人说话,“不种麦子过年可就吃不上白馍馍了——老天爷不怪罪?”
“你傻啊!”,有明白人说他,“你不会拿白米换白面,一斤白米换二斤白面!”
“哦啊,是,我傻——”
“……”
日子坐上了车轱辘,一路呼哧呼哧跑。
端午节,王大叔把王奶奶接了来,老太太再度接管了灶房;
王婶子忙,除了鸭子和鹅,她又带着人在庄子上养起了上千头羊和上千只兔子;
小庄那边的第一批宅子已经完工,庄户们全部搬了进去,先两户住一起,等把原来的老房子都拆了腾出地来再起第二批,到时候每家每户就都有新宅子。
就是两家住在一起那也是宽敞的很,统一的三间正房和东西各两间厢房,再加灶房、茅房和门楼,后头还留了三分的后院能养鸡养猪还能再种几棵菜。
在山里窝了几辈子的山民,啥时候见过这样的宅子,就是做梦都没梦到过啊!
用新砌的锅灶做了第一顿饭,敬了天地敬了祖宗,再给主家立个长生牌位。
饱饭后,男人带孩子顺着夹道中预留的楼梯登上厢房的屋顶。
“爹,这里是平的啊,还这么结实,可以晒蜀黍晒红薯干!”山里的孩子生下来眼里就有活,他们想起了父兄扛着簸箕上屋顶晒红薯干的场景——屋顶不牢固,稍不留神就会摔下来,这下好了,小孩子就能扛了笸箩上来晒。
“那可不,用了红松当梁檩,结实着呢!”
“爹,这有个台子,干啥用的?”小孩儿凑到女儿墙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