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什么呢?
自己可写的东西太多了,我的农村生活,从小放牛、下田劳动、打猪草、上山砍柴草,打酸枣?
写自己的爸爸妈妈,妈妈是个谜,她的事情有很多很多,至今也不知道,而爸爸王珂根本就不想写。
写自己的校园生活,但校园生活很多很多,都是泛泛一般、枯燥而单调的学习。不不不,还是有很多值得写的地方。对了,干脆就以自己为故事原型,写个地瓜干的故事吧。
好,书名就叫《地瓜干的故事》
方向确定以后,接下来就是设计与布局。
王珂想起来俞冰清老师和他说的,小说是写给别人看的,它的卖点是什么?它的主题思想是什么?它的时代背景是什么?
有了故事的题目,剩下最重要的两点:故事简介与大纲。
这一想,思路清晰了。王珂很快写出了故事简介,并从时间线入手,按照起因,发展、高潮、结果列出了自己将要动手写的故事大纲。
最后是列人物,列人物有些难,难道都要把全班的同学写上去吗?
王珂托着下巴,在最简单的问题面前,卡壳了。小说是虚构的,人物也是虚构的。但是虚构的东西也应该有故事原型,这就是原创。
那时候,没有什么穿越,也没有玄幻,更没有平行世界这样的脑洞文。有位姓叶的儿童文学作家,写点小科幻,都牛的不行不行的。
王珂仔细地想着那天在教研室,俞冰清老师给自己讲的创作三原则,讲的小说人物性格刻画。
他从抽屉里,找出妈妈给他带回来的一张牛皮纸,他用图钉把这张牛皮纸在了墙上。先从男主开始吧。
名字就用自己的名字,叫王珂。王珂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他有哪些性格特点,他的外形特点、语言特点、生活习惯?
很快,按照这个思路,王珂列出了自己小说中的人物,不多,一共列出了三十个可能要出场的人物。
接着,列出第一章的故事梗概。
不知不觉,墙上那张牛皮纸写了好大的一片。王珂大致一数,好家伙,光这一部分,就有三千多字。
王珂退后一步,端详着自己的杰作。他仿佛看到了墙上这张牛皮纸,飘飘洒洒地从墙上飞下来,在自己的那张“一头沉”的写字台上,慢慢地变成了一部上、中、下的小说,和巴老先生的那部《家》《春》《秋》一样。
为了能写好小说,王珂又从抽屉里找了一个本子,放进书包。因为他想想起来一个故事,古时候有个叫李贺的诗人,每当自己想起好诗好句,或者听到什么至理名言,都随手记下来,扔进自己驴背的锦囊中。自己从今天开始,遇到心灵鸡汤,好成语,好警句,好故事,都要养成随手记下来的习惯,用到自己的小说中。
一切都从明天开始,严格按照学习生活计划表,活出一个全新的王珂。
或许有时候会讨厌自己的平庸,羡慕别人的闪闪发光,那就从现在开始吧。太多的普通者,一定会有闪光的那一刻。
转眼几天过去了,王珂忽然发现自己的时间不够用了,好多东西不得不割舍。比如木材公司那杉木垛,好久没有爬上去看过了。比如和小马哥约好的钓鱼摸虾,一次也没有成行。就连他和金克忠等几位同学的健身,现在都不能黏糊。每天一个小时就是一个小时,全部卡在时间的节点上。
在此期间,王珂去过两次倪清泉的家,与刘正操爷爷合练京剧智斗,效果还不错。
周六上午一上课,倪清泉就咬耳朵。“地瓜干,今天下午我爷爷来,你陪他吗?”
“我俩一起陪,几点到?”
“爷爷和我说,下午三点钟准时到。”
“好,三点以后有一节自习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