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的心理展现得淋漓尽致,但李里导演却在发布会上表示,这部电影并不是在为同性恋权利呐喊。
“顾劲臣也表示,自己只是一名演员,用心揣摩诠释了这个角色。他说,爱能超越一切,当爱降临时,同性恋与异性恋毫无差别。
“在我看来,这部作品不是黑色电影,也不是爱情片,甚至不能说它是一部同志片,它涉及到人性哲学、特殊群体现状、社会人文关怀,影片中所表达的情感如此复杂,值得观影思考。”
影评都很专业,深刻,这一条评论就相当“文学范”了。
容修反复读了两遍。
休伯特是目前北美最有影响力的影评人,还拥有自己设立的青年作家奖。
也可以说,他的影评文章已经成为“文学作品”并结集成册,并且能够得到大众广泛认可。
休伯特的评论风格温和而又理智,对主创们来说,更容易接受——
“文学”就在于更具有逻辑性与共鸣性,休伯特的影评更像一台电影作品的解读机,他很少会评论一部电影的“好坏”,而是从各种角度理智分析故事,探索影片的深度与广度。
休伯特为“生而为人”打了四颗星的高分,认为它是一部优秀的人文关怀作品。
容修一本正经地说:“我喜欢这样的影评,说出了我想说的观点。”
封凛:“……”
真的吗,你到底是喜欢影评,还是喜欢那四颗星?
随后,容修又看下一条影评。
《视觉与电影》的影评人则是电影专业的权威代表,曾就职于欧洲一所电影学院。
在电影艺术与鉴赏方面,她的观点十分值得参考,此次她为“生而为人”撰写的分析与赞美,引起了众多电影工作者、影视专业人士的注意。
她的评论十分有趣,从电影的色彩、摄影、美术、光的运用、明度降低、饱和度增加等角度,来分析主人公的心情与遭遇。
比如,让容修产生共鸣的一段,就是她在分析盛夏和贺邵明在百货商店初识的那个画面。
贺邵明站在两个货柜间,像是不经意地,从商品之间的缝隙,看向收款柜里的人。
盛夏正数着一沓两毛钱,他的手发抖,低着头,脸红红的,指尖抠着钱上的图案,脚不住地在地上磨蹭。
而从窗外投射过来的高度曝光的色彩,是明亮的,浓郁的,粉色的……
充满了浪漫的颜色,倾洒在盛夏的侧脸,笼罩着他,从他的后侧方打过来,直直地送到了观众的眼中。
粉色光晕里,少年低着头,侧脸俊俏,长睫毛覆了桃花眼,唇角微微上翘着,一身暖色T恤,看上去清爽干净。
昨晚三刷了电影,容修始终记得那个画面。
坐在幽暗的放映厅中,容修还在想,那么,当年他们相识时,是什么色彩?
其实心中是有一些遗憾的,如果当时自己能多注意一下就好了。
除此之外,电影中还有很多隐喻、暗喻的色彩与美术镜头运用。
比如,电影刚开篇,盛夏上学路上经过的花园,那一大片充满生机与希望的绿色。
电影尾声时,盛夏凝望的那片夜空的深蓝色。
还有在俱乐部里斑斓到夸张的摇滚色,来体现盛夏混乱的生活与心态。
以及在被无数人唾弃指责时,导演用过度曝光的光线、刺眼的镜头,来表现小众群体面临偏见时的惊惧与压力。
“大胆却不失细腻,简单却不失深刻,这是今年威尼斯开幕以来,最有技术力量的一部电影。”
最后,这位极为重视专业技巧的影评人女士,狠狠地夸赞了李里导演,他表示,这并非“炫技”,一切都是那么的“恰到好处”。
……
好评如潮。
不过,在场刊上的一片赞美中,也有一些不和谐的声音。
差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