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侠是特别特别在意同学的友情的,平时说话做事都是尽量小心的不想惹谁不开心。
她孤独了八年,太需要朋友了。
老六背着手走在前面,正好回头看过来:“怎么了?”
李侠看了看老六,过来伸手给老六握着:“于洁说,这里东西太贵了,怕淑芬她们几个有啥想法。她们没钱。会不会以后不搭理我了呀?”
“不会,我带你们来也是让她们开开眼界,接触一下的意思,要是因为这个不理你了,那只能说明她不适合做朋友。不用多想。”
李侠眼巴巴的看了老六一会儿,点了点头:“好吧,我不知道咋的好了。”
老六笑了笑,扭头看了看于洁和落在后面的赵淑芬她们,招了招手:“你们几个过来来,看看这衣服。”
“啥?”于洁大咧咧的问了一句,看向柜台里面:“这能暖和啊?”
赵淑芬她们几个也走了过来,看了看老六和李侠,才扭头看向柜台。先看价签,然后互相看了看,都不敢说话。
“这是啥?”李侠走到于洁身边。
“羽绒服,你没见过?”于洁诧异的看了李侠一眼:“又不是啥新鲜玩艺儿,早就有了。我妈说怕不暖和,还丑。”
“我感觉不丑啊。”李侠确实没见过羽绒服,这东西季节性太强,这会儿刚刚上市。
七十年代国产羽绒服只有两个牌子,申城飞达和京城伊里兰,申城飞达比较出名,是国家登山队的队服,因为登珠峰而一举成名。
伊里兰的名气就要小一些,是走平民路线的,但最终因为卖的太便宜败北,这个曾经的全国羽绒服第一品牌在九十年代末消失。
在国内,经济实惠就代表着失败,做生意必须得会骗,得敢卖高价,你越是暴利老百姓越喜欢买,质量差都不用解释。
这种现象从八十年代开始就这样了,而且越来越极端。只能说,有钱,任性。
不过申城飞达其实也没有几年好蹦达了,别看他这会儿杠杠牛逼。
因为销量迅猛,申城飞达开始搞代工生产,并且不断的扩大代工渠道,后来,八四年,申城飞达找到了常熟白茆镇山泾村服装厂。
八年以后,已经改名为白茆羽绒服装厂的山泾村服装厂,用给飞达代工挣来的钱成立了康博集团,注册了一个牌子叫波司登。
后来又有了雪中飞、康博和冰洁,对,它们都是一家的。关外人开始在冬天穿上了南方人制作的棉衣。
九八年,登山队再登珠峰,穿的已经不是飞达,而是波司登。
这一年,波司登收购了飞达,飞达商标被搁置消失,又用高价策略把伊里兰打的销声匿迹,一统天下。
“不丑吗?”于洁歪着脑袋看了看挂在墙上的羽绒服:“怪怪的感觉。我妈嫌丑。”
这个时候的羽绒服确实比后来的要丑,厚,坑坑洼洼的显得很臃肿,不过相比军大衣,那就是既轻薄又时尚了。
这会儿影响羽绒服普及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产量,一个是价格。产量低,价格高。
“这是羽绒服,”老六说:“是用鸭子和鹅的胸毛做的,保暖性特别好,穿在身上很轻,不像大衣那么耽误事儿。”
这会儿的军大衣是纯棉花的,一件得有七八斤重,那种高级的更重,里面是羔羊皮,虽然特别暖和,但是真的沉。
大冬天的,秋衣秋裤,毛衣毛裤,棉衣棉裤棉鞋,再套上七八斤的军大衣,你可以想像一下身上的重量,那真的是负重前行。
每一个关外人春天脱掉棉袄的时候,都会有一种身轻如燕的错觉,就感觉弹跳力都增加了不少。都是练出来的,每年负重七个月。
所以普遍性的,关外人都比南方人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