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也交了稿子,话题又回到了申城的几个项目身上。
“不管干什么,怎么干,都不能等,越等越麻烦,问题会不断的增加,人员等等也会越来越复杂。我做事就是干一点是一点,总归是离终点又近了一步。”
“你的意思还是坚持要把土地整理出来,是吧?迁移工厂和居民,把土地腾让出来。”
“是,同时也可以规划道路等等,需要做的事情很多,不可能等到后面一下子一起上,这么一件一件做其实反而更轻松,也有足够的时间安排下一步。”
老六看了看沉思的陈老板,往前俯了俯身体:“而且,这样可以保证规划可以持续。我们现在手里拿着的是一张白纸,画上轮廓,把基础一样一样慢慢弄上去。”
陈老板看了看老六,虽然还是那个样子,但是老六从他眼睛里明显看到了一束光。老头动心了。
“这是你的想法,你觉得,两个工业区一个金融区,需要多长时间?能解决多少问题?”
“陈老板,这是城市发展规划,是纲要。”老六敲了敲桌子:“推进和发展是持续的,是不可能有期限的。”
陈老板的眼睛更亮了。
纲要是什么?那就是总则,只要这个定下来,那不管多少年多少后来人,就只能是在这个圈圈里面鼓捣。
那就是不管多少年以后,只要提到申城的城市发展,就得把陈老板拿出来歌颂一下。这就是名垂青史了。
“你有详细的东西么?”
事实上,这会儿申城已经组织了相关人手,正在筹备研究申城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也请了不少国际上的专家学者来探讨。世界银行就是这么过来的。
不过就是效率上有点慢,一直到八二年才拿出一份规划纲要,开始进一步组织编制方案,广泛地向群众公开听取意见,甚至是外宾的意见。
这就有点搞笑了,也难怪磨磨蹭蹭的拿不出实际东西。一个大型城市的规划,还要听普通群众和外国人的意见。呵呵。果然是跨时代的。
然后就是不断的审议,商讨,修改,审议,修改……持之以恒的坚到了八七年,才挖下了第一锹土,那时候工厂已经开始倒闭,城市里到处都是污水,老百姓已经开始撂着睡觉了。
轰轰烈烈的建设终于开始了,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城市一天一个样儿……工厂还是在不断的倒闭,住房还是那么拥挤,或者说更加拥挤,城市的变化和底层人没有一点关系。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九八年,在地产商的推动下,棚户区才迎来了变迁……迁到哪里怎么迁就不足为外人道也了。不过,总之来说,这是好事。
黄浦江水浪打浪,一片新城换旧人。
“详细的东西……”老六迟疑了一下,看了看陈老板:“可以有,不过,这就不是我一个人能完成的了,而且需要的资金也不是小数目。”
“不是要你搞建设图纸,”陈老板拿起稿纸在老六头上拍了一下:“那些活有人做。我说的是规划的详细方案,是计划。”
“那也要花钱哪,这又不是我一个人能完成的,总要搞个团队。”老六笑呵呵的也没躲。
他是顾问,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意见是工作,具体到制作和完善,那就不可能是他的工作范围了,更不可能免费提供,这是原则问题,也是实际问题。
一座城市的总体规划方案,就算在八零年这会儿,哪怕是友情价,那也是几百万打底的综合性工程,上不封顶。九零年以后,这边的规划费用大概是十一万每平方公里。
浦东规划的时候,只是请专家来考察分析,招待费用就花了三百多万。这是实际问题。
陈老板考虑了一会儿,说:“放手去做吧,只要通过审议,一切按照规则来办。我让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