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柳就有点担心:“还是别了吧?你去找……找他打架去呀?还是算了吧,没有理由。我现在不想和他闹。”
“没事儿,”老六笑起来:“我不削他,我让你妈去,让你妈去找他妈说,行吧?不行给他妈扔五百块钱,咱们买时间。”
“去你的,你可别弄这些馊主意,那成什么事了?再说我妈拿着五百块钱就去了?那不是疯了吗?”小柳拍了老六一下。这事儿哪有拿钱砸的?
“我去找李朋他爸谈谈,他同意就行了呗。”
小柳盯着老六看了一会儿:“不,不行,我怕你俩打起来。”
“不可能。我还去和他说你现在跟我在一起呀?咱们是合作伙伴,我是你老板嘛,你有这个需求我来帮忙不正常吗?是不是?”
小柳犹豫了一下:“要不,还是算了吧?你去找他算什么事儿啊?感觉有点像上门示威似的,可别了。”
“你怎么想的那么复杂呀?离都离了,现在孩子放假你想陪孩子一个月不是很正常吗?你现在怀着身子又离着这么老远,安排别人过去不正常吗?
再说了,让孩子趁着假期在这边生活一段时间,也算是长长见识开扩一下眼界,对他的成长也是有好处的,咱们那边太闭塞了。”
小柳马上就意动了。是啊,家里那边大家就围着一个工厂,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每天的思想和话题都离不开工厂,根本就没有机会了解外面的世界。
别说国外,连国内其他地区的信息都接触不到,很多人这会儿连大学都不知道,更不知道上大学是什么概念,就想着长大了进厂上班。
从恢复高考开始,这几年的大学生群体基本上都是下乡知青,他们为了摆脱命运的束缚拼命的挣扎。其实就是为了回城,要脱离农村的劳动,回城吃国家供应,吃细粮。
然后就是在知青群体带动的农村年青人,他们通过这些知青了解了城市,明白了大学可以改变命运。
反而是这个时代的城市里的年轻人,大多数被工厂束缚着,被局限在一个固定的封闭的小圈子里,全民工人,正式工作就是最终的向往,大多数都没有要努力考大学的想法。
其实不只是年轻人,他们的父母一辈也是被束缚着的,只有干部医生这样的群体才有让儿女上大学的意识。
事实上,起点高低并不能完全决定命运,但是思维可以。
就像这会儿京城和申城,羊城,蓉城,江浙一带的人都在努力想出国,而内陆就完全没有这种意识。在这个时代,其实这也算是一种先进。
“现在李朋还小,什么都没有定性,让他在假期在这边生活一段时间,接触一下这边的环境和东西,学一下英语,这对他以后的成长都是有好处的。”
“嗯,你说的对,我听你的。”
作为一个母亲,一听对孩子的成长有好处,马上就动心了,其他所有的因素都被她摒弃出脑海:“那,那你去找他?那你和他好好说,行不?”
老六笑起来:“不好好说我还打他一顿?他也算是有见识的人,让孩子有机会出国生活一段时间我想他是明白好处的,不会拒绝。”
“嗯,那行,那我就准备一下等李朋过来。”小柳点点头:“那,那要不要给他准备点衣服什么的?还有,要不要给他请个英语老师?你说。”
“衣服来了再买,英语还用请老师?等他过来了大家都尽量用英语交流就是了,有了环境孩子学起来会很快。”
“我现在和小乔宝宝在一起也尽量是说英语,我让她们照顾我一下,尽量说慢点。她们平时说话总丢音,我就有点搞不太懂。”
“口语和书面发音的区别。英文对我们来说最大的难点也就是这里了,他单词的发音和正常说话词组句子的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