惮地来,说抢就抢,可以安心生产,安心睡觉。
为关内百姓铸造一道坚固的门,不让贼寇随意入关,这就是长城建造的初衷,也是长城最伟大的地方。
然而,再好的门,也经不起几万人一起踹。
长城在很多时候,是顶不住大军不计代价的进攻的,之所以很多时候敌人打不开长城城关,是因为这边大军刚来,那边烽火一点,鞑靼、瓦剌好不容易干掉了一批人,大明的后续援兵到了……
迟滞敌人,换取时间,赢得集结与支援,这是长城拱卫边疆的法宝。
可现在,朱允炆没有这些法宝,或者说,这些法宝还没炼成,拿着不太完整的长城,根本就挡不住朵颜三卫的入侵。
所以,朱允炆此时并不希望东北混乱,还需要朵颜三卫来看着东北的山山水水,可眼下有人勾结朵颜三卫,为其提供朝廷份额外的盐铁,这会削弱朝廷对朵颜三卫的控制力。
大明人是手里有粮,心中不慌。
兀良哈是手里有盐,心就躁动。
“皇上,臣认为,此事不失为一个机会。”
茹瑺思索了下,缓缓说道。
朱允炆看向茹瑺,平和地问道:“茹爱卿可是想借此机会,撤换了房宽?”
茹瑺凝重地点了点头,说道:“正是如此,房宽并无多少能力,位在都司并不合适,臣请其回京,另做安排。”
朱允炆将目光看向徐辉祖,徐辉祖赞同道:“朵颜三卫一直都想要获得大宁的住牧权,这些年来,幸赖宁王威严,才没有出什么乱子。换言之,大宁都司虽是房宽,但真正掌控大宁与朵颜三卫的,恐怕还是宁王。”
“不若借此机会,撤掉房宽,安排有能力之人,重新整顿大宁,收揽军心,重塑军威,主动与朵颜三卫接触,削弱宁王影响,也好让朵颜三卫长期忠于大明。”
朱允炆清楚,让朵颜三卫长期忠诚于大明,这是一件很难的事,甚至是当下不太现实的事。但让这个忠诚期延长,或许还是可以试一试。
“解爱卿,你如何看?”
朱允炆询问道。
解缙自信地回道:“安全局调查房宽出了问题,此事若真的是房宽,将其撤回京师,自是当然。若并
非是房宽,也足以说明有人在针对房宽,陷害房宽,而房宽作为都司,竟不知是谁所为,可见其能力有限。”
“无论房宽是不是有问题,他都不应该继续留在大宁。臣附议尚书大人、府事大人之言,将房宽调回,另遣良将。”
朱允炆微微点头,看来这个房宽真的不适合继续留在大宁了。
忠诚是第一位的,但第二位的能力也必须要考虑在内,重用空有忠诚,毫无能力的人,会害死很多人。
“杨荣,你认为谁能接替房宽?”
朱允炆抛出了一个敏感的问题。
大宁都司,所辖卫所众多,兵势威武,虽处在关外,但毕竟是正二品的都指挥史司,能补上这个缺,可以说是极大好处。
一旦从大宁都司位置上正常退下来,返回京师最少也是个侍郎,多数是尚书衔。
若推荐对了人,被皇上选中,那被推荐的人,必然会心怀感激,日后或许会成为“政治同盟”,大家一条战线,立足朝堂。
茹瑺、徐辉祖、解缙都看着杨荣,目光中带着几分羡慕。
杨荣毕竟有些年轻,面对如此重要一问,变得有些紧张,但很快便调整过来,镇定自若地回道:“皇上,能接替房都司之人,应满足三个条件。”
“哪三个条件?”
“其一,能文善武,善待士卒;其二,行军经验丰富,善于指挥骑兵作战;其三,熟悉东北之地,能适应东北寒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