叹息:“至少在此风波过去之后,各地土司不过于戒备与紧张。”
朱允炆摆了摆手:“贵州宋阿袄已是公然对抗朝廷,与造反何异?朝廷若不对其处置,恐怕才会引起更多麻烦。若因谣言而不敢动宋阿袄,束手束脚,那朝廷的威严又何在?”
郁新看向解缙,解缙无奈走出:“皇上,消息很可能外传,朝廷应该派遣人员,安抚地方土司,并公开宋阿袄等人罪行,为朝廷讨伐宋阿袄造势。若无安抚在前,冒然动手,恐怕会激起各地土司戒备,反而不利大局。”
杨士奇也连忙劝说:“可依解阁之言,两个月可解决宋阿袄问题。”
朱允炆看着反对的解缙、杨士奇等人,挥了挥手,让他们退下去,然后坐在武英殿里,陷入了沉思。
受征安南、征西域大胜刺激,自己似乎在应对土司问题上更趋向于强势了。
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朱允炆终于明白,为何历史上不少帝王好大喜功,为何一些名将在几次胜利之后也会小看敌人,犯下不应该犯的错误。
原因是过去的经验与结果都太有成效,太有诱惑,是过去的顺利,让自己忽视了土司问题的特殊性,认为只需要武力,就能解决问题。
但事实上,土司问题不是简单的武力可以解决的。
崇尚武力,诉诸武力,是不对的,至少在对内,对大明子民时,是不对的。
朱允炆清楚,若自己不改变态度,西南诸省恐怕少不了战事,到时候波及到的百姓将不再是十万级的,而是百万级的!
谁都希望皇帝血性,谁不服就收拾谁,谁不听话就砍了谁,哪里忤逆朝廷,就发兵进讨。
但这些只是想当然,血性背后是不理性的冲动。
皇帝必须考虑大局,考虑一举一动的后果与影响,不能只盯着一个点,更不能想干就撸袖子干了。
站在大局上考虑,贵州的问题只是小范围的问题,并没有形成燎原之势,不值得朝廷大动兵戈,解决宋阿袄的办法有很多,也不是一定要以战争的方式。
土司是西南诸省绕不过去的问题,想要一口气改土归流,那是天方夜谭。
朝廷唯一能做的,就是将土司放在锅里面,用温水慢慢煮,不能端着一盆热油,直接往土司脑袋上倒。
朱允炆收起了自己蠢蠢欲动的屠刀,收起了锋芒毕露的宝剑,重新回到了正常的轨道,这个国家需要休养生息,无数子民需要安稳的生活。
“让内阁给贵州都司拟旨,命顾成不可轻易动用大军,派人与宋阿袄谈判,若她能迷途知返,则命其入京请罪,若她执迷不悟,那就说服其他土司,讨伐宋阿袄。”
朱允炆命内侍传话。
既然朝廷不方便收拾宋阿袄,没关系,臣服大明的土司还是多,土司收拾土司,总没人说朝廷的不是了吧?
两日后,刑部抓住谣传朝廷在西南诸地全面改土归流五人,经审讯之后,认为其情节过于严重,当处以死刑。
朱允炆当即勾决,命刑部斩立决,并发布文书公告各地:朝廷之策可议而不可非议,可传而不可谣传,可说而不可假说。
一句话,造谣是需要付出代价的。现在他们的脑袋被砍掉了,你们如果要造谣,可就要当心一点了。
朝廷雷厉风行,以杀人的强势,消除了谣传风波,加之朝廷向西南诸地派遣御史,说明情况,安抚土司,表明朝廷并没有全面改土归流的打算。
坤宁宫。
陈余给马恩慧提议,扩大皇室下属的纺织厂、羊毛织造厂,以吸纳更多的无业妇人。
马恩慧同意,在南京城一口气开设了五家大型织造厂,招募妇人做工,吸纳三千余人,但这个数量对庞大的入京人口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