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举过的一个粒子,向前方抛出一颗石子,石子初速度越高,落地的距离越远,那么如果忽视了空气阻力等损耗损耗,会不会石子的速度达到了某个数值后,它就不会在落地了呢?
这个数值,就是近地轨道的环绕速度。如果继续增大,大到石子的动能,超过了其与地球的最大重力势能,也就是可以到达离地球无限远的地方,这个速度,就叫做地球的逃逸速度,也是第二宇宙速度。
当这个逃逸速度,达到了光速之时,黑洞就诞生了。
黑洞的视界半径,满足2GM/c^2,其中G是引力常数,M是黑洞质量,c是光速,只要能满足这个关系,那么就足够形成黑洞。
同时再用这个公式计算一下黑洞的密度,这需要借助球体体积与半径的关系,是三分之四派,乘以半径的三次方,最后将这些公式,代入到密度公式,也就是密度等于质量除以体积,很明显,黑洞的密度与半径的平方是成反比的。
也就是说,黑洞的半径越大,就可以用越小的密度满足其成立条件。
这才是关键的地方,密度才代表着难度,越是微小的黑洞,制造起来就越是麻烦,因为那需要满足更大的密度,连中子星这种密度超级大的星体,都因为密度的制约而没能变成黑洞,可想而知,微型黑洞的难度有多高。
但这反过来也意味着,只要放宽一点标准,制造一个大型的黑洞,那对于掌控超越了星系级别能量的他来说,并不是什么很难的事情。
真正难的是善后工作。
叶川曾经捕捉过一颗大型的中子星,继续增加其质量,从而使其变成了一个黑洞,在这个过程中,他确实感知到了某种奇异力量的诞生,他将其称为原初之规则。
因为他想到了黑洞内部的奇点,与宇宙大爆炸之前的奇点,在理论上应该是一致的,所以他当时才认为黑洞里面诞生出的这种奇异力量,就是宇宙诞生的基础,正是因此,他才将其命名为原初之规则,意味着世界最初的规则,也是世界最基础的规则。
所以,叶川在他师父展现出相关力量,也就是概念之时,才没有那么惊讶,瞬间想通了其中的关窍,将这些东西联想到了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