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益于顾柯和湖州刺史张搏间良好的合作关系,鼎新社每年能从湖州顾渚山的官办茶场中以低于官茶价格三倍的价格拿到八千担优质山茶。
哪怕只是在浙西周边的江淮各州销售,这些山茶也足以给鼎新社带来每年上万贯的毛利。
若是放到渤海国所在的海东地区,那更是紧俏的稀罕物什,价格翻上十倍不止也是常事。
乌长禄把这些茶叶带回海东之后,还能再转手卖给契丹人,获利之高更是难以计数。
而饶州,宣歙官私瓷窑中烧制出的白瓷,浙西润苏常杭各州产出的精美丝绢,在渤海国高门贵胄之间亦是广受追捧的奢侈品。
本小&说首发为:小说APP
当然,以如今中古时代的交通物流状况,行商数千里之远的风险之高,那更是寻常商贾负担不起的,也就渤海国右六高门之一的乌氏这等豪族能轻松发起一场远距离贸易。
但倘若一趟远距离行商,商品的利润不能达到进货成本的十倍,那这种商品实则也缺乏远距离销售的价值,无法抵消其长距离运输的风险和成本,渤海乌氏就算有钱也不能这么浪费。
尽管乌长禄平素里对这些精致的器用之物并不热衷,但他好歹也是右六高门之一乌氏的嫡传子孙,与如今在渤海国中如日中天的乌炤度乃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弟。
他耳濡目染之下,多少也知道这些名贵的江东唐货运抵渤海国后,会引发高门子弟间怎样的抢购热潮。
如果鼎新社当真可以向乌氏保质保量地供应这些商品,那乌氏也不会介意将这份人情往来变成长期稳定的贸易活动。
乌长禄思忖了片刻,还是决定相信顾少府派来的嫡亲二兄不会信口开河,于是招来了跟自己一同前来江东,为渤海乌氏办事的商贾和护卫,打算和顾博一起去看看鼎新社备好的货成色如何。
乌炤度害怕自家幼弟乌长禄会上当受骗,特别安排了几个为乌氏服务的商贾跟着乌长禄一起出行。
这几个商贾都是多年为乌氏服务,走南闯北,见多识广,眼光老辣,如何辨认货物价值高低,他们自有一套法子,不怕鼎新社敢以次充好糊弄乌氏。
更是与乌氏有着直接的人身依附关系,对渤海乌氏而言忠诚这方面是没问题的。
在跟鼎新社谈这批半卖半送的骏马之外的交易时,乌长禄可不敢越过乌氏的其他商业代表擅自做主。
他知道乌炤度虽然宠爱自己,但也绝不容许他太过放肆。
这批马本身也算是给顾柯卖个人情,乌氏也没打算赚钱,乌长禄就算一分钱不收顾柯的乌炤度也不会拿他怎么样。
可他若敢擅自代表乌氏跟鼎新社签了其他的商约,那回了渤海国乌炤度铁定是会让乌长禄好看的,起码长时间的禁足是免不了了。
乌长禄可不想被自家长兄关在家里,那样的话他只会被憋疯。
几名为乌氏服务的商贾对自家小郎君节外生枝,胳膊肘往外拐的举动很是无奈。
主奴有别,尽管乌炤度在临行前多次嘱咐要他们看管好乌长禄,但他们也只能否决乌长禄太过离谱的提议,仅仅是去看鼎新社货的成色再决定要不要那是分内之事,不可推托。
但一路上这几个商贾对顾博可没表现出太多好感,外热内冷,除了彼此寒暄时的客套话,什么能敲定交易的话都不愿说死,只是拐着弯儿地质疑鼎新社所言是否为真。
不一会儿,顾博和乌长禄一行人到了鼎新社建在青龙镇上的商栈,去货仓里查看鼎新社为这次马匹贸易准备的大量商品。
只见商栈的货仓里各种货品分门别类,井然有序地占据了不同的区域,彼此间用石灰画出的直线分隔开来,还额外用编号区分不同商品的类别,泾渭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