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冠诗》
【唐】吴彩鸾
心如一片玉壶冰,未许纤尘半点侵,霾却玉壶全不管,瑶台直上最高层。
宠辱无稽何用争,浮云不碍月光明,任呼牛马俱堪应,肯放纤埃入意城。
身居城市性居山,傀儡场中事等闲,一座虚弥藏芥子,大千文字总堪删。
......
咸通十四年四月十六,苏州华亭县徐浦场。
净莲大社蒙童学堂内,一名身材高挑的女子穿着一袭素色羽衣,端坐在塾师专用的案桌后方,那清媚无边的面容此刻却满是严肃的神情。
除去一根桃木发簪和一顶简约的莲花冠,她浑身上下再无半分其他饰品,而玉面朱唇上也未施以半分粉黛脂膏。
宛如国手描摹出的工笔仕女图中人物,颇有几分“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意味。
她将一双凤目投向案桌,轻轻翻开手中形如龙鳞装帧的书卷细细察看,这是一卷使用龙鳞装的抄本。
(龙鳞装又叫旋风装,由卷轴装演变而来。它形同卷轴,由一长纸做底,首叶全幅裱贴在底上,从第二叶右侧无字处用一纸条粘连在底上,其余书叶逐页向左粘在上一页的底下。
书叶鳞次相积,阅读时从右向左逐叶翻阅,收藏时从卷首向卷尾卷起。
这种装订形式卷起时从外表看与卷轴装无异,但内部的书叶宛如旋风,故名旋风装;展开时,书叶又如鳞状有序排列,故又称龙鳞装。
龙鳞装是古代中国书籍装帧样式由卷轴装向册页装发展的早期过渡形式。)
只见卷首用娟秀的小楷字体写着“唐韵”两个稍大的字表明这是标题,左侧则是一行细密的“开天年间陈州司马孙愐刊谬补缺切韵所作”,“西山女冠吴彩鸾钞本”等表明抄本来历的字样。
显然,这是一本名为《唐韵》,用于讲解音韵的辞书。
出自本朝开天年间的音韵大家孙愐,为增补隋代陆法言所著的辞书《切韵》而作,是当世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音韵著作。
无论蒙童牙牙学语,抑或进士吟诗作对,若想学习官韵正音,都需仰仗此种韵书为基。
而这卷龙鳞装手抄本的《唐韵》上熟悉的娟秀字迹一映入眼帘,鱼幼微就知道它到底出自谁的手笔——与她同为女冠出身的前辈书法大家吴彩鸾。
(现藏于台北故宫,目前所见年代最早的唐写本《唐韵》和故宫博物院藏龙鳞装唐写本《切韵》是现存唯二出自吴彩鸾的书法作品,后者以其举世无双的装帧更显珍贵。)
鱼幼微抬起头,收回脑中突然被吴彩鸾勾起的纷乱思绪,随即檀口轻张,那特有的清冷声线便如山泉坠石的脆响,缓缓流入到堂下众多蒙童的耳中:
“切韵之学,本出于西域。汉人训字,止曰‘读如某字’,未用反切。然古语已有二声合为一字者:
如‘不可’为‘叵’,‘何不’为‘盍’,‘如是’为‘尔’,‘而已’为‘耳’,‘之乎’为‘诸’之类,以西域二合之音,盖切字之原也。
如‘朿’字文从而、犬,亦切音也......”
在鱼幼微提纲挈领地叙述过一遍切韵之学的缘起之后,学堂内便不时传出鱼幼微先高声念出某字的切音,一众蒙童再齐声跟读的声响。
门外不远处,望着学堂内手持书卷,亭亭玉立的鱼幼微认真教授蒙童官韵的场景,顾柯不由自主地露出了怀念的微笑,他仿佛又回到了当初在长安咸宜观与炼师一同读书的时光。
“怎么?顾少府为何只在门外观看,却不进去见我家炼师?”
突然,在门外旁听顺带负责看门的侍女书蝶替自家炼师不忿地出声问了顾柯一句。
她见一身戎装的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