糜岳选了一对吴钩作为自己的随身兵器,所谓"吴钩",是指春秋时期吴国所制的曲刀。这种刀刃呈曲线状的曲刀是春秋时代由吴王(相传为阖闾)下令制造的。因其锋利无比,所以留下这个美称。曲刀最早出现在青铜时代,在中国的南方广为流传。这时南方植物繁茂,多江河湖泊,适合舰船水战,在这样的环境下,曲刀就成了白刃格斗近战的最佳兵器。除了作为兵器,吴钩还可以作为采伐和船上作业的工具。相传的"吴钩",是刀身呈曲翘状适合劈砍。曲刀由刀首、刀身、护手(格)和刀柄所构成。单侧有刃,呈曲线状,没有锋刃的一侧,称之为刀背。
狭义的“吴钩”这种弯刀,作为武器,存在许多局限。在战场上,它逐渐被更具杀伤力、也更灵活的兵器双刃“剑”所取代。但“吴钩”在过去的时代,已然产生巨大的影响。吴钩中所包含的血性坚毅精神,成为勇武精神的象征。糜斌见状嘲笑二哥糜岳,正是看多了酸臭文人无耻吹嘘的诗词文章,深受其余毒残害,成为了智障残疾儿童的典范。糜岳闻言大怒,就想要追上前去狠揍这个臭小子一顿。只不过此时的二位,都没有想到,这一对就是被当做装饰用的吴钩,在日后却被发展成为自己军队中骑兵最常用的武器。
由于有着一定曲线弧度的吴钩在骑马冲杀时无需砍劈,主要采用“拖刀”的方式伤敌。所谓“拖刀”,就是骑兵在骑马冲击对方时,右手握住弯刀,刀刃朝前,右臂展开,让弯刀随着战马一起高速前进。在接触敌人的一瞬间,靠着战马冲击的速度,让刀锋直接割破对方躯体,或者干脆直接割掉头颅。这种刀法至少有两个好处,一个是骑兵不需要费力去劈砍,非常省力,一个是刀锋割开敌人身体以后会自然滑开,不用像劈砍那样再去费力把刀从敌人身体上抽出。在战场上出现一支手持双刀、采用“拖刀”刀法冲击对方大军的强悍骑兵,就一定能够显示出这一种“拖刀”刀法的巨大杀伤力。
在糜氏三杰中,鬼才糜斌并不以武功见长,当然这只是一种比较顾及其颜面的说辞。实际上坏小子糜斌在与人打架的过程中,从未胜过任何人。这也包括糜氏家族中他那些英武神勇的堂姐妹们。能够从三百多位糜氏家族的精英中脱颖而出,主要还是看在他超越常人的过人智慧方面。糜斌初始选中了一柄折扇,可是刚刚拿起又赶紧放下。不为其他,只为这一把折扇过于沉重,大师兄杨峰接过折扇一看。发现是一把铁骨扇。每一片扇叶都是用薄薄的钢片打造而成。此扇通体漆黑毫不起眼,却是最好的防身兵器。虽说比竹骨折扇有些沉重,却也不是拿不起来之物。坏小子糜斌丢弃此扇纯属偷懒。这种人就不能娇惯他,助长其恶劣的刁顽习气。双眉紧皱的大师兄杨峰喝住坏小子糜斌,说道:“这些密室中的兵器也只有这一件最为轻巧,你如若不取,那就换一对双锤吧。我看你就是缺少操练。我这里有一套双锤之法,你拿去勤加练习。不练成水泼不进之功夫,就别想停歇。”
古代兵刃中所用之双锤,实际上就是稍大一些的铁骨朵。哪里会有西瓜大小的铁锤,那都是说书之人的胡乱吹嘘,切不可以轻信。隋唐演义中第三条好汉裴元庆所使的一对梅花亮银锤根据现代考古考证,实际上只是一对精细小巧的铜质双锤。锤身也仅为日常食用的白面大馍一般大小。李元霸是个虚构人物,一对五升斗大小的擂鼓翁金锤根本无从谈起。不过在此时庞氏庄园中地下密室中的那一对铁锤,虽然仅有白面馍一般大小,却也有二十斤一只,一对双锤起码也要有四十斤开外。与此相比,十斤上下的铁骨扇确实还算最为轻省之物。“两害相权取其轻”,这样的古训,坏小子糜斌还是时刻牢记在心。坏小子糜斌接过铁骨扇仔细打量,又开始动起了鬼心思。就总想着能不能改造一番,让其变得更为轻巧一些为妥。他这样一打起坏主意,就停不下来了。左右寻思想要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