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安殿内,吴三桂坐在一张矮几旁边,坐在他对面的是洪承畴的儿子洪士铭,字日新。吴三桂端详着他:一个普普通通的年轻人,长方脸膛,棕红肤色,鼻直口阔,粗发浓眉,一双睫毛很黑的眼睛,虽然不大,却是藏锋卧锐,流露出一种机警、智慧的神采。英俊的脸上,带着一种青年人少有的无所畏惧的表情。
洪士铭又给吴三桂的茶杯里续上了茶水,依旧从容坐下,也不先开口说话。
吴三桂抿了一口香茶,说道:“日新先生泡茶的功夫不错!”
洪士铭答道:“家父喜欢品茶,士铭自小就学着这手艺,以讨父亲欢心。”
吴三桂道:“洪相在辽东时,便对三桂关爱有加,升了宰相后,依然事事照顾三桂,得使三桂有了今天,擢拔之恩,永世难忘!”
洪士铭应道:“王爷且莫如此说,若非王爷,父亲怎么可能全身而退?洪家上下,当感谢王爷,是王爷将家父从那烂泥塘中拖了出来。否则,不知哪一天便大祸临头,再抽身时,已是来不及了!”
吴三桂惊奇地看着洪士铭说:“日新先生确是如此以为?”
洪士铭道:“事实便是如此!汉人在朝做官,脊梁挺得直了,便会遭人打压。脊梁弯下来了,便遭国人唾骂!家父乃一降将,在朝中怎可能有好日子过?”
吴三桂笑着说:“如此说来,三桂也是一以降将,该如何应对朝廷?”
洪士铭说道:“王爷和家父不同,王爷曾帅五十万关宁铁骑,推翻了大顺王朝,诛杀了闯逆李自成,为汉人报了灭国弒君之仇,是汉人心目中的英雄。据此便可站稳脚跟,赢得天下汉人尊重!”
吴三桂又说到:“而今三桂蜗居云南。日新先生又怎么看?”
洪士铭说道:“王爷在朝,便当心怀天下。王爷守牧一方,则富一方民众。士铭敬佩王爷为国为民之心!”
吴三桂笑道:“日新先生尽捡那好听的来说。”
洪士铭正色道:“士铭原本不是阿谀奉迎之人。”
吴三桂道:“好了,咱们来说说正事儿吧。此次请日新先生来任云南廉政署署正,不知日新先生是如何打算?”
洪士铭说:“一是按照王爷所定章程,将廉政署分为七路,每路督察三个州府。同荣同辱,共进共退。凡有所遮掩包庇者,罪加三等。每两年一大考,三年一轮换。以杜绝廉政署人员与当地各级官吏,相交日久,结为朋友。遇事则顾及朋友情面,踌躇不定,难以决断。这是明面上的,暗中则叧组一班人马,挑选那些精明年轻能干的,或扮作贩夫走卒,或伴作行商客人,或开茶馆,或开酒楼,散于各县之中,暗中收集信息。这些人与那廉政署下派官员各不相识,所得信息直接报于署正一人。与那各路人员所回禀之情况,相互佐证,方可得到实情。然后据实审谳,方不至于出现冤假错案!”
吴三桂:“那这一波人马便是廉政署的督察了?”
洪士铭说道:“凡人皆有私心,多一层督察便多一份保障。”
吴三桂道:“那样岂不又多支出一笔银子来?”
洪士铭应道:“这倒未必!衙门里只给他们提供做生意的本钱,然后自食其力,待立了功劳,便重加奖赏。算下来也多耗用不了多少银两。”
吴三桂笑道:“还是年轻人思维敏捷,虑事周到。日新先生今年贵庚啊?”
洪士铭回答道:“士铭今年二十有二。上面有四个姐姐,士铭在家中是最小的。”
吴三桂道:“真是年轻有为!廉政署衙门已经建好,你明天过去看看,还需要什么?一并列出去找那陈臬台,让他给你办齐。”
洪士铭问道:“臬台大人不是掌管刑狱的吗?怎么也管起了镇署中的财务来了?”
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