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调和不错,味道甚好。”毛文龙对微辣的宫保鸡丁甚是喜欢,点头称赞。
郭大靖指了指小院角上的菜地,刚种下去,还没冒苗,笑着说道:“辣椒听说是从海外传进来的,末将从商贾手中买了一点。等到长出来,末将派人给毛帅送去。”
毛文龙听说是海外之物,并不知道究竟和真假,脸上也未显惊奇,说道:“就是不知能不能适应水土?辽东是越来越冷,庄稼不好种啊!”
小冰河期的高峰已经到了,气候只能是更冷。春天温度低,秋冬降临早,原来的传统作物因为生长期不够,歉收或绝收,并不奇怪。
但困难是平等的,对大明和建虏都是一样。大明因为灾害闹民乱,建虏也闹饥荒,就看谁更能支撑,更有办法解决。
有了土豆和黑麦,郭大靖还是很有信心。而建虏的饥荒,也使他要争夺人口的设想,更有实现的把握。
只靠目前东江镇的军民,就算是全民皆兵,也不具备压倒建虏的数量优势。可加上建虏统治区的数十万辽民百姓,就有了击败建虏的可能。
建虏的严苛统治,残酷剥削,以及灾害造成的饥荒,都为争取辽民百姓,创造了条件。
只要能养活这些汉家百姓,郭大靖就会展开行动。而除了少数享受荣华富贵的铁杆汉奸,谁会甘心为奴呢?
这就是发展壮大,不依靠朝廷的粮饷和内地的兵员,只是在辽东,形成自给自足的良性循环。
雄心勃勃,或者说是野心勃勃的大计划,深埋在郭大靖的心底。
而后世的思维,对于皇权、尊卑的篾视,又使他走着和毛文龙相似又不相同的道路。
毛文龙虽然跋扈,虽然形同军阀,但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割据自雄。否则,也不会被矫诏斩杀。
而郭大靖却不会任人宰割,别说皇帝,就是天王老子也不行。说句给自己脸上贴金的话,他是为了华夏不沉沦,为了神州不陆沉。
浅酌慢饮,毛文龙和郭大靖说了很多,郭大靖也讲了不少。或许,毛文龙很少有这般放松,这般言谈不忌的时候。
关键是谈话投机,郭大靖的一些思路和看法,与毛文龙比较相似,有些甚至是不谋而合。
“必须跟建虏不断地作战,既是练兵,也是给建虏统治区的辽民百姓以希望。如果东江镇垮了,他们的心也死了,只能忍受残酷统治,给建虏当奴隶了。”
郭大靖给毛文龙斟上酒,继续说道:“这不是末将想当然,而是有着切身感受。当初要不是碰到鹿岛的周庆周大哥,就是想逃也找不到门路,只能九死一生地瞎撞运气了。”
对于郭大靖的经历,毛文龙自然知道,听到郭大靖发自内心的感慨,深以为然地连连点头。
“可惜钱粮所限,不能解救接纳太多的辽民。”毛文龙感叹道:“就算是接纳了,也迫于衣食窘迫,要逃往内地活命。”
能解救得出来,还要有粮食能养活,才能成为东江镇不断扩充的兵力来源。否则,人家要么饿死,要么过海去往内地逃荒。
在历史上,袁督师控制东江镇粮饷,就饿死了很多辽民百姓,饿死的更多。等到东江镇分崩离析,军民数量已经大大缩水。
郭大靖有办法,但现在不能说出来。土豆、黑麦的种植,要见到实效;建起从南方购粮的运输线,也需要时间。
还有就是海洋捕捞,准确地说,是捕鲸。黄海、渤海就有小须鲸、长须鲸、蓝鲸,偶尔也能见到露脊鲸和虎鲸。
在长山列岛,主要是海洋岛,近代曾是中国的捕鲸基地。在这里遇到鲸群也不稀奇,特别是在古代,还没有大规模广泛的捕猎。
生产也是战斗,种植、捕捞、养殖,足够的吃食,就是东江镇能够发展壮大的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