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生无量,还不及他拿刀枪定国安邦来得实际。
儒家除了知行合一这个理论让余闲认可,其余的乏善可陈。
“是我迷湖了,问出这般愚蠢的问题,自罚一杯。”宁云心十分爽朗,又往嘴里灌下一杯酒。
她自己都秉承着“惟有变法,方能强国”的念头,再问余闲为何选法门弃儒门,这不是自打耳光嘛。
几人谈笑风生,这顿饭吃得倒也愉快。
这时,有人叩响了雅间的门。
一位老儒生走了进来,竟是卢晔。
他的目光在桌上一转悠,即刻锁定了余闲,微微欠身道:“敢问是威远侯府的余公子?”
余闲点头。
“余公子,老夫终于等到您了!”
卢晔立刻朝着余闲拱手作揖:“前几日,老夫就想去侯府寻您,但那时圣京众多达官贵人都竞相邀约拜会你,老夫担心惹你心烦,就想着再等一些时日,找机会聊表谢意。”
余闲听闻过卢晔因为那些诗词而进阶儒家六品境的事,笑道:“是你自己开悟了,我只是无意间的顺水推舟。”
“正是您无意间的顺水推舟,让老夫得以破浪而行!”卢晔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对他而言,余闲恩同再造。
余闲没闲情听他吹捧,想起一事,问道:“正好找你打听一件事,那晚,我听闻是一个秀才将我在报国寺作的诗词给传诵出去的?”
卢晔点头:“是常松,我以前启蒙过的学生,如今在国子监念书。”
余闲又打听了一下常松的情况,问道:“这家伙有什么喜好?”
卢晔想了想,道:“他最爱流连勾栏!”
余闲了然,转头看向埋头干饭的潘厚,“大春,你今日立言修行武道的目的是打架吃肉喝酒,酒肉你都做到了,是不是还缺点什么?”
潘大春的嚼咽动作稍稍一滞,随即舔了舔油腻腻的嘴唇。
……
当夜,月明星稀。
圣京城依旧歌舞升平。
距离倒悬楼不远的教坊司,正值门庭若市。
角落一个席座处,一群儒衫青年正在杯光斛影。
“什么狗屁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还不如说但愿那话儿长久,夜里好与美人共婵娟。”
常松大着舌头叫嚷道,那醉意朦胧的脸上,尽是轻浮和肆意:“依我看,那余闲的诗词,肯定都是别人教的,他一个粗鄙武夫,哪懂什么诗词歌赋啊!”
“就是,哪怕一群人说得言之凿凿,我都不信这小子能有什么文墨,他当初不也是这教坊司的常客嘛,还是连花魁都瞧不上的那种。”
“我这几天一直在推敲,是不是威远侯见圣上要对他们家发难,于是威逼一些大儒或才子,给他儿子打造名声,好让圣上觉得他儿子准备从文,于是放他们家一马。”
“这推测极有道理,听说了没,今日桃花书院纳新,余闲不选儒门却报考法门,他要有真才实学,犯得着这么干嘛,肯定是心虚了,免得登堂入室后,露出马脚。”
“但那小子写的见解,据说引来了法夫子设下的阵灵极为强烈的感应,前所未有。”
“要么是法阵失灵了,要么是杜隆暗中教授了他。而且这书院的纳新一向不按常理,连神童杨朔都落选了,哪还有什么权威可言。”
“就是,连许策潘厚这种货色都能被录取,可见桃花书院自四大圣人行走天下后,早已是沽名钓誉之地,我等儒家学子,不屑为伍!”
周围的国子监儒生们七嘴八舌,始终透着一股蜜汁自信。
再出众的人物事迹,到了他们嘴里,也能通过贬低嘲讽的方式找到优越感。
就在这时,两个人影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