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不是?
两人被迫跟着雅布见亲戚,把“兄”“弟”“叔”“伯”四个字翻来覆去喊了上百遍,问好问得嘴皮子发麻,认人认得眼冒金星,微笑笑得脸庞抽搐。
一整天下来,书致等人都是脑瓜子嗡嗡的,连跟雅布单独说句话的功夫也没有,哪里还有功夫打趣戏弄他?
最后书致无语地对雅布说:“我跟我哥认识十四年,加起来也没叫过他一百声‘哥’。今儿跟着你倒是把一辈子的哥都喊完了。”
曹寅也是一副虚脱的表情,瘫在雅布房中的贵妃榻上,无力地说:“那么多人,你是怎么记得住称呼的啊?”
“就瞎喊呗。反正我是小儿子,这一辈里比我年纪小的人也不多。大的叫哥,小的叫弟,抱在怀里的是侄儿,老得走不动道的就是叔叔;梳辫子的叫侄女,戴旗头的不是姐姐就是嫂子。”
二人听了都大笑起来。
简亲王又留了他们吃晚饭,饭后,书致等人又按照科尔沁草原上的习俗,结伴陪雅布一起步行到新娘家门口,点起篝火,用蒙语唱一些求偶的歌。
一群少年纵情嬉笑,至晚方归。
书致回到家的时候已经月上枝头。明珠夫妇都已经睡下了,唯有兄弟俩的房间还亮着灯。
书致敲门进去一瞧,却是纳兰成德拥着锦衾,坐在临窗炕上读书。
“这是唱的哪一出?”书致不由笑问,“囊萤照读,还是悬梁刺股啊?”
“是普通的复习功课。”成德起身腾出地方,示意他炕上坐,“你喝酒了吧,脸红成这样,赶紧喝杯茶压压酒气。”
书致接过哥哥递来的香茗一饮而尽,正要往他身边躺,忽然又想到自己今天接触了许多外头的人,身上也不知有没有什么致病菌,忙又回房洗个澡,换了寝衣才出来躺着,拿过他桌上的书来看,却发现那竟然是一本《中庸》。成德不仅在读,而且还用蝇头大的小楷密密麻麻地写了注脚。
书致不由更奇怪了:“好端端的,怎么把这个翻出来了?”
《中庸》跟《孔子》、《大学》、《孟子》合称四书,是这个年代的科举进身的必修课,相当于后世的高考教科书。
满人尚武,在习武之余能熟练使用汉字写五百字小作文就叫“文武双全”了。明珠为双生子规划的未来也是以武职出仕,在他眼中,大儿子喜欢读书,就像小儿子喜欢学医一样,都是增添生活情趣的风雅爱好,从来没有把“科举入仕”这个选项纳入考虑范围。
因此,纳兰成德只在幼年的时候,跟随启蒙老师囫囵读过一遍《四书》,然后就一头扎进了“艺术作品”领域,平日里看的都是诗词曲赋、历史传记、人物传奇、琴棋音律、篆刻绘画、茶酒花鸟一类的闲书。
不用参加高考的官二代,竟突然背书做题到深夜,动力从何而来?书致不禁奇怪地望着哥哥。
成德蹙眉,有些疑惑地说:“我近日在徐乾学大人家的诗会上走动,听他们说起很多人一辈子只读这四本书,却连科举考试的第一关都通不过,所以特意翻出来看看,好像也没有很难懂啊。”
“那是因为你是纳兰成德。”
“什么意思?”
“科举不是难在读书,而是难在一个‘卷’字上。”书致道,“每届春闱都有少则两三千,多则五六千名举人参加。大家都是一辈子钻研这四本书,背得滚瓜烂熟。但是朝廷只录取二三百人做进士,所以落榜的人永远是绝大多数。”
“所以是难在‘优中选优’了。”成德沉吟,“但这跟我是纳兰成德又有什么关系?”
“关系大了——现在的春闱,是满汉分开录取的,汉人是僧多粥少、万里挑一,而旗人却是僧少粥多,顶多百来个人里就有一个得中。”书致撇撇嘴,“所以你的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