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不够熟悉。
真正的要管理好一个国家,绝对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所以朱元璋现在对朱允熥进行的,一个全面的培训,也绝对算得上是一个皇帝学前班。
这样一来,等朱元璋到时候驾崩的话,朱允熥就可以完美的接过重任,不会显得那么的局促和无法应对。
有了专门属于自己的办公地方之后,朱允熥这才明白,这朝堂的事确实很多。
时不时的便从内阁送过来的一些奏折,这些奏折,基本上都是由内阁进行了一个初步判断和处理,再由朱允熥进行复查审核。
若是觉得有地方不妥的话,便将这奏折打回内阁,由内阁那边再做定夺。
直到朱允熥认为满意为止,或者有一些小地方的瑕疵,朱允熥会提笔指出来,稍加修改,这个奏折便算是完成。
在交由太监拿给朱元璋,朱元璋看过之后觉得内阁处理的可以,朱允熥的意见也不错,那么便直接交给六部去办理。
这样下来,一天,朱允熥起码也得批阅将近四五十个奏折。
然而这还只是众多奏折之中的冰山一角,由此可见,这当皇帝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尤其是要当一个兢兢业业,勤于政事的皇帝,更是不容易。
当然若是这些事情,可以交给一个能够信任的领导班子去解决,那自然是一件较为轻松的事情。
比如说,内阁之中有一些能力很强,并且比较正直的官员,来帮助处理的话,是可以帮助皇帝减轻不少负担的。
而一想到那个这些官员,朱允熥便想到了永乐时期,比较出名的那个三杨。
即杨士奇,杨荣,杨溥。
这三个人可以算得上是有大才的存在。
在历史上,曾经度过了四朝,辅助了四位皇帝,故而能力非常强大,可以算得上是最强内阁团队。
若是朱允熥率先将这三人收到麾下,帮自己治理国家处理政务,那必然是一件天大的好事。
只是这三个人才,都是在建文时期才被慢慢发掘出来。
而如今距离历史上他们被发掘出来时,还有差不多将近十年的时间。
朱允熥显然不想等,所以他想要尽快将这三人给找出来。
在他的印象中,首辅杨士奇应该是江西泰和人。
因其自幼条件艰苦,早年丧父,孤儿寡母,生活得极为困难。
于是便在成年之后,以一生的学识收徒教授,以此来获得一些收入。
所以朱允熥要找到这个人才的话,恐怕还得去一趟江西太和,慢慢的寻找。
如今,太孙之位已经坐稳。
朱允熥有些迫切的想要成立自己的领导班子,所以寻找三杨,变成了他颇为着急的事情。
虽然朱元璋给他建立了詹士府,提供了一些官员协助他处理朝中事务。
但这些官员和三杨相比,简直就是天差地别。
有现成的人才不用,那绝对不是一个好皇帝能干出来的事儿。
所以朱允熥在处理了几天正事之后,便找到了朱元璋。
朱元璋在御书房看着奏折,见朱允熥过来,有些疑惑说:
“允熥啊,这政事,处理累了吗?”
朱允熥却摇头,说道:
“也还好,不过我却觉得,这般处理朝堂之事还是过于慢了些。”
朱元璋点头说:“咱也知道,可身为帝王,便要做到事无巨细,许多事情,咱们身为帝王,若是不亲力亲为的话,便会出现很大的纰漏。而这样的后果,有时候是非常大的。”
朱允熥点头说:“孙儿明白这个道理,不过若是有一套可信的,能力强的,办事非常有原则的内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