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当年,杨修刚拜他为老师跟随他学习左传的时候,其实这杨家今天这把地步的困境,乃至于之后的下场,结局,秦宜禄就已经心里有数了,到了今天这一步他倒也并不意外。
简单的说其实就四个字,杨家完了。
或者说,是整个关西一脉都已经要面临灭顶之灾了。
最早的所谓关西一脉其实是没凉州人什么事儿的,指的其实就是原来西汉时占据了政治资源的那些关中世族,刘秀在迁都洛阳之后这些关中贵族虽然已经衰落,但到底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其底蕴也还是在的,甚至有些地方比关东世族还要更深厚得多,比如儒学,作为官学的今文学派的解释权一直到现在都是在关中世族手里握着的,关东世族极力的搞古文学派也是因为大家在今文学派上是真搞不过那些关中人。
再后来东汉的皇帝日益的受到关东世族门阀壮大起来之后的掣肘,自然也会对这一批元老贵族们加以笼络,但总体来看其实还是日渐衰落,这也是没办法的事,眼下整个大汉这今文学派除了勉强维持住了一个官学的遮羞布之外已经全方位的被古文学派给碾压了。
直到永初羌乱,西北的异族问题已经沦为朝廷的心腹大患了,朝廷这才不得不重点经营关中,虎牙营和雍营也都是那时候设的,关西派的话语权才变得大了一些,至少在永嘉羌乱之前,平羌的一直都是关中甚至关东的将领,基本就没凉州人什么事儿,凉州派基本就是关中派的附庸。
而且这个附庸,大部分指的其实还是那些原本从关中迁到凉州去的旧关中贵族,有些是西汉时为了响应西域大开发主动过去的,有些干脆是犯了事儿之后流放过去的,其实仔细去数的话凉州有不少所谓的名门祖上都出过显赫人物,乍一看这履历一点都不比关东那些家族差,所以有时候也确实给人一种凉州这地方名门很多的错觉,但其实这完全是两回事儿
像傅燮他们家北地傅氏,都是地地道道的关中家族,迁移到凉州之后就成了凉州名门,但其实吃的还是关中人的剩饭。
奈何,这些关中人,或者说整个大汉的表现都实在是太差劲了,从永初羌乱开始算起的话,东汉王朝在凉州砸下了少说也有几万亿钱,死了几十万甚至可能要上百万的将士,仗却打得狗屁不是,长安皇陵都被人家给刨了,不得已这才大肆启用了凉州本地人,也就是凉州三明。
不过理所当然的,最早启用的这些凉州派都是关中派的小跟班么,张奂、皇甫规、段颎三个人都能找到一位在西汉时比较牛逼的祖先。
自此之后,自然也就是雍凉一体,但其实凉州的军事一直以来都是相对独立的,这样的依附也其实一直都是有比较大的隐患的。
关东出相,关西出将,这是关东与关系平衡的一个根本,然而自永嘉羌乱以后,这所谓的关西出将,指的可几乎全是凉州人了。
说白了凉州三明,那是因为对大汉王朝还依然忠心,还想继续在这张政治大网上爬着,所以凉州才是关中的小弟,而关中一派掌握着政治资源,学术资源,但又必须要依靠兵权来跟关东世族叫板,或者说是存身。
可现在凉州三明都已经死了,而且三个人的结局都不怎么好,卸磨杀驴的不要太明显,凉州与关中的纠葛联系也已经都没那么深了,现在的局面是凉州境内的所有人几乎是人人想反,这些攥着刀把子的人不想当忠臣,而是相当反贼了。
所谓的四世三公,所谓的门生故吏遍天下,这东西说穿了不就是个人脉?刀子抽出来之前,人家得巴结你,刀子抽出来之后,这东西又有什么用?
更何况,凉州一旦真的反了,第一个要打的肯定就是关中,关中人和凉州人打起来,不管谁输谁赢,关西派恐怕也要完犊子了,至少是关中这些所谓的名门要完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