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关东诸侯意欲联合起来,合兵进京诛宦之事,于秦宜禄来说却是也并未如何着急,依旧是命令改组而编的十校中央兵马该屯田的屯田,该募兵的募兵,属于皇庄的土地该清查的清查,更无半点妥协。
仅仅是将雍凉地区的战事停下,甚至雍凉二州的主力部队也依旧是继续屯田,继续清查田亩,继续强拆豪强乌堡,只将雍、凉两州各调两万兵马还是两万已经屯完了田的兵马回京而已。
反倒是政治上的动作相比之下要大得多,一方面好江夏所谓名士之流备受重用,几个姓刘的宗室被委以重任,但玩的却是实打实的阳谋,硬撑了这些人去给关东地区的所谓群雄捣乱。
另一方面,中央方面的官员也被秦宜禄假借张让之名大规模的进行了换血,关东派被踢出朝堂者十之八九,却是都踢去了关东做太守、刺史。
如曹操的亲爹曹嵩,虽是朝中许多人都劝说秦宜禄将其留在洛中,他日钳制曹操也好有个抓手,秦宜禄却是坚持己见,破格任命曹嵩做了徐州牧,逼着他就上任去了。
毕竟,曹操怎会是因为亲爹做质,就能钳制得住的?
当然,目前的徐州刺史还是陶谦,虽然陶谦对徐州的经营远谈不上是铁板一块,至少秦宜禄是比较看不上的,但相较之下他还真是天下十三州十三个刺史之中位子做得比较稳的,一个空降的曹嵩凭什么就要做他的州牧?他能甘心让权?
然而曹嵩毕竟是当朝太尉下去的,资历人脉什么的也不是假的,除非这位老曹同志认怂,路上走到一半就留在兖州投奔儿子,放着诺大一个徐州不要了,否则,陶谦又要如何应对这位太尉下来的州牧呢?
想想都觉得有意思,他倒是有点期待历史修正力之类的东西真的存在,万一能让这曹嵩和历史一样死在徐州,说不定这曹操和陶谦就借此反目的成仇了呢?
要知道陶谦毕竟是朱儁的人,是江南派的支柱之一,曹操则是袁绍的人,这俩人要是掐起来,一定会很有意思。
在这就是原司空张温被他踢出去做了平原相,与此前扔去渤海的皇甫嵩倒是正好做了邻居,要知道平原与渤海是临郡,也恰好分别好青州和冀州人口最多的大郡,两个人又都有足够的名望,身后还有个作为江夏名士之首的黄婉刚刚被委派成青州牧,这仨人绑在一块,岂有不给袁绍添堵的道理?
要知道袁绍和自己是完全不同的,他这个关东盟主靠的就是天下人给他面子,那既然天下人给他面子,他自然也要给天下人面子,做事就必须要讲规矩,就必须要讲究名士风采,世家气度。
京城里面别的不多,就特么所谓的名士有很多,统统给扔出去,怎么也够这袁绍头疼一阵的了,就算最终投靠了袁绍也没有关系,反正他早就放弃整个关东的地盘了。
如此不费吹灰之力,就这么几张诏书,就能将整个关东搅和得愈发复杂,给那袁绍添了好大的堵的做法,确实是太爽了,就不信他还能有多大的余暇来出兵搞自己,这,就叫挟天子以令诸侯啊。
怪不得历史上的曹操拥立天子之后发展的那么快。
况且秦宜禄可没有挟天子,他是靠睡太后以令诸侯的,而这个时候的大汉朝廷,其威严也远不是历史上上的曹操时期所能比的,他派去给袁绍添堵的这些人,哪个不是官场上的老前辈,名望大得很呢。
至于这些老前辈们提出之后空缺的位置,自然就被关西派顶了上去,秦宜禄在韩遂受降之后非但不加以折辱,反而亲自带着文武百官和小皇帝出城三十里迎接,当场拜为卫尉卿,又拜了夏育为当朝太尉,进了董卓为司空,加食邑四千户,其余各人也皆有封赏。
反正这一场凉州叛乱,不管是凉州的各部首领,还是雍州的朝廷官军,仗没怎么打,却是人人都加官进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