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一个多戳一戳就好了。
这话说的真轻松。
小老头们默然,他们可做不到像许墨这样轻松惬意。
别说这样肆无忌惮地戳一戳李承乾的伤心处,就是背后多说几句都做不到,身为臣子议论太子,是什么心思?
他们看着许墨,情绪复杂。
有才能的人,还真是能够任性的。
足球场的建设,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人手的招募也在缓慢进行中。
挂在超市门口的板子,不知换了多少遍了。
但题目依旧还是那个题目。
答案已经有很多人知道了,之所以…题目还没换过,原因也很简单,流传出去的那个答案,不过是生硬算出来的。
许墨不认这样生搬硬套的方式,是正确的答案。
读书人们很头疼。
他们讨论过原因,之所以如此…大抵是因为,他们的算学……或者说,是那位许万年口中所说的“数学”基础不行。
这也是,为何到现在还没有人,鼓捣出答案。
是他们不够聪明吗?
并不是。
而是他们在想通了这一点之后,很多人就放弃了研究这道算题。
算科,是大唐科举取仕中的一环,但并不是唯一的一环,甚至…这都不是很重要的一环。
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明算科在朝堂上的前途,是很渺茫的。
做官?可以。
做大官?那就很难了。
除了那些在明法、明经乃至秀才科上,尝试过很多次,都失败了的人,很少会有人主动去选择明算科。
读书人们心里都清楚得很。
就算做到明算科的极限,也不过是“区区”国子监祭酒,不过从三品而已,其他正三品、从三品、乃至四品官职,都是从进士科、明经科中择取。
但凡有志于进士、明经这两科目的,都不会在算学上投入太多时间。
要重新打基础,那可是要重头再学,不知要耗费多少时间。
最顶尖的那一批聪明人,都把心思投入到进士、明经,这两个科目中,剩下来那一群差了点意思的人,就只能楚囚对泣了。
茶馆里。
一个温习好几道算学题目的读书人,忽然把眼前的纸张一摊,扼腕叹息:“按照我们这种进度下去,不知多久才能解开许万年的那道题目。”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另外一个人开口劝慰起来,“只要我们坚持下去,总是能算出来的。”
读书人苦着脸,叹了口气。
另一旁桌子上,几个汉子绕着桌子,压低声音,小声讨论了起来。
“刘老二,他们说的那算题,是不是你解出来的那个。”一个人轻声说道,冲着坐在桌子最里侧的一个男人。
那个男人年岁近三十,劳作在他身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一身粗布、手上的老茧、乃至发缝里染着的黄泥,都凸显出了他的身份。
普普通通的农夫。
“是那个。”刘老二老实点头,声音和他外貌一样的憨厚。
另外一个人好奇问道:“那你咋不去找许万年领赏?我记得…好像解开那道题目,是有赏赐得嘞。”
他们倒是没怀疑刘老二是不是说了谎话。
不仅因为,刘老二是他们坊里首屈一指的聪明人,脑子和外表截然相反,内里机灵得很,别人有没有说谎话、说的话,有没有什么疏漏之处?他一听就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更主要的原因是,刘老二解出这道题目是在很久之前了。
在读书人们,还没有把这道题目的答案传的沸沸扬扬的时候,他们就亲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