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华居 > 都市言情 > 老家 > 第23章 感悟管理

第23章 感悟管理(1 / 2)

刘中义凑近一看,李涛的双手在手掌上各磨出一个泡来,青豆般大,鼓着亮晶晶的眼睛看着他俩,似乎在嘲笑他俩是个草包。

这种经历他俩都有,农村出生的人,不稀罕。只是好多年没干农活了,手上陡然起泡,看着怕怕的。

“你不能干了,回去用针挑破,把水放出来,否则越来越大。”刘中义从李涛手里接过铁锹,“长久不干活就会这样,我也难保。”

李涛恍然大悟似的叫道:“咱俩真笨,不知道戴手套,带双粗线手套就好了,我回去找去!”说完大步回去了。

刘中义记起了他生平的第一次手磨起泡是在他8岁那年。田地刚分下户不久,父亲在耙地,哥哥姐姐们忙着把大的土坷垃用锄头或铁锹弄碎,他也凑热闹,甩开膀子用锄头砸,不大会儿,他觉得双手发烫,一看,双手各起了一个水泡。

回家后母亲帮他用针挑开,但总是渗出黄色的水来,因为那层皮没撕掉,贴着肉。他咬牙把皮撕了,再见水时那种钻心的疼像锥子直刺进骨髓里去,疼成了永远的记忆。

李涛很快拿来手套,戴手套虽然不利索,确实不至于磨破手。6道沟全部挖完,用了15分钟,刘中义和李涛傻眼了。

再填土,施肥,浇水,弄好一颗树估计得超过半个小时。看来一天最多只能弄20棵,还得手快。怎么办?要增加工人吗?

夕阳快下山了。桃林里斑驳着红色的光影。他俩坐下来,挖出的6条沟仿若岁月的6道伤痕,诉说着人生的酸甜苦辣。

“这个时间,在我小时候正骑着牛背往家里赶呢。家家的烟囱冒着烟,村里叫唤声一片,唤儿子唤女儿唤鸡唤鸭唤狗,也有小孩子喊大人回家吃饭的——”刘中义回忆道。

“晚上不叫回家吃饭,那是喊鬼的,晚上喊回家吃饭叫趁亮。”李涛打断道。

“对对对!叫趁亮!你不说我都忘了……”刘中义陷进回忆里,“以前有多少的农村话呀,都忘完了。”

“这回还怕找不回来?有你说的。这就叫入乡随俗。”

他俩闲扯了片刻,回到正事上。刘中义说,咱俩先别声张,开工的头一天看工人咋干,真不行再说。李涛点点头,嗯。

几天后,网购的肥料运到桃园,堆在桃园中间的马路两侧,各类肥料共150吨,3750袋,各色袋子堆得高高的,排出近百米远。这个环节没几个男工不行,李国清安排了村里5个壮劳力,按临时工给报酬。

几个旋耕机立即上场操作。黄健现场解说,手把手教村民如何搭配有机肥和氮磷钾的含量。10个工人配合着撒肥料,壮劳力也参与其中,帮着搬肥料,整整忙乎了两天。

接下来就是对垄上的树盘专项整治,黄健给村民讲解相关知识及如何操作。刘中义给10个工人划分了大致区域,尽量以公平的原则。好在都是一个村的,他们也没有斤斤计较,毕竟远近相当,差九不离十。

他们先把预留的肥料运到远的地方,从远处往近处干。10个人里有7个是在家带孩子的宝妈,80斤一袋的肥料,她们背不起来,就把袋子拆开,用水桶提。

刘中义看着,颇为心疼。但他不能帮某一个人,这容易得罪人,农村人是最认真的。他也提醒李涛,不要帮手。

李涛小声地说,看他们干活,确实挺可怜的。刘中义叹口气道:“咱俩都是农村长大的,很能感同身受,我理解。但同情心不能随便使用,否则适得其反。”李涛说,表叔,你说具体点。

刘中义说:“咱们给他们的待遇一旦讲定了,就别轻易改变,也不能亲自帮他们干活,否则他们觉得咱俩给的待遇低了,心里有愧。等他们干完了,咱俩找个理由,给他们物资上的奖励。这样做,相当于咱们又给了他们一次恩惠,效果就

最新小说: 论白月光如何在修罗场里艰难求生 我惦记你很久了 我见青山 嫁给未婚夫哥哥后 少爷又在想我 八零娇美人被读心以后 籍籍有名 摊牌爱意 黛玉与福尔摩斯 蜜蜂膝盖银子弹